文化思考 这个世界会好吗   》 得力于佛学(2)      Liang Shuming

  梁:我就不大清楚了,政治家、军事家,我不大清楚。一般地,常常说出来的伟人,像拿破仑啊,一般地大家所说的,那么我也就随着大家吧,自己没有特别的看法。
  艾:很多人认为您是当代具有独特智慧的人物,您有今日的成就,在您背后支持您的原动力是什么?
  梁:支持我的原动力?好像我还不大明白这个……
  艾:哦。也可以说是动机,也可以说是心理的、精神的寄托,就是说为什么有今天的成就?
  梁:我觉得还是得力于佛,佛学。
  艾:好,这个问题我了解了。
  梁:我愿意把佛跟孔子我再说一下,因为你不是说(笑)我是“lastconfucian”吗?我想把佛跟孔子的异同说一下。也许我们已经都说过一下,孔子、儒家他总是站在人的立场说话,他说来说去还是归结到人身上。可是佛家,他是超过人说话,他说来说去,归结点也不归结到人身上,归结到超过人的那个地方,所以好像他们是很不同。不过还有同的一面,就是“无我”——没有我——“而救世”,佛家话就是众生,众生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就中国说吧,儒墨,墨子也是这样子,都是在他生存的这个时候,他总是一生都在为大家奔走。所以表面上没有很大分别,但是我底下就要说一下孔子跟佛的分别。这个分别就是在“我”的问题上,关于“我”的问题,把它讲得最清楚的,分析得最清楚的,是唯识家。佛学的唯识家,是讲八识。八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这是五个,加上一个“意”,这个就是前六,前六都是应付外面的,都是工具,都是对外的。运用这个前六识的,是生命,是活的,比如说人吧,活的人啦,这个在唯识家讲,叫做“第七缘第八”。
  艾:其实我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工夫,研究您的思想的时候,您是研究唯识的,很复杂,您的思想很丰富,佛学方面我没有下多少工夫。
  梁:第七就是“末那识”,第八是“阿赖耶识”,运用这前六识的工具而为之主的,就是这个“第七缘第八”。怎么叫做“第七缘第八呢”?就是这个时候执著一个“有我”,它叫做“我执”。
  艾:“我执”?
  梁:就是这个“执”(示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作者简介编辑推荐出版说明艾恺教授序:《这个世界会好吗》
马勇:梁漱溟晚年口述儒家跟佛家(1)儒家跟佛家(2)儒家跟佛家(3)
儒家跟佛家(4)为何我还乐观人与人相处的问题情理与物理
什么是戒、定、慧(1)什么是戒、定、慧(2)我做记者的时候(1)我做记者的时候(2)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1)陈独秀、李大钊和我(2)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1)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2)
熊十力和唯识美国人和台湾问题毛主席这个人(1)毛主席这个人(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