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42節:十四《大有》:古代農業豐收的場景(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嚮天子晉獻貢品,這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地位、身份和榮譽的象徵。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勞動者衹有勞動的資格,而沒有資格嚮天子晉獻,因此又說"小人弗剋"。
九四:匪其彭,無咎。
九四:曝曬那些巫師,沒有過錯。
匪,"昲"的通假字,曝曬。彭,"尪"(wāng)的通假字,跛腳的男巫。
天不下雨,這在農作物收割、晾曬期間是有利的。但當農作物收曬完畢後,仍然持續幹旱無雨,就影響到播種了,因此需要祈天求雨。巫人是溝通人神的專職人員,巫有女巫,有男巫。籠統地說,男巫、女巫皆稱巫;具體地說,在女稱巫,在男稱覡。研究表明:古代巫者往往是由一些殘疾人擔任。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殘疾人不能正常地從事政治、軍事和其他生産活動;另一方面,殘疾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異常,又使他們在溝通人神方面具備了常人所沒有的能力和優勢,如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中所說:"巫術的超自然性在這裏表現於法師的反常性格。殘廢,半癲,駝背,白癡,雙生,神經衰弱,同性戀,性欲反常人物,常常是因為他們性格的不健全而獲得法師的資格。"秋浦主編《薩滿教研究》中也說:"一般說來,具有下述特徵的人有可能承襲薩滿或巫師的職務,即患過疾病幸而痊愈的人,包括言行異常的精神病、癲癇病患者,身體或智力不健全、有生理缺陷或畸型體質的人,神經特別敏感而富於幻覺,並以能言善道的人。"
巫人的職責是溝通人、神,因此如遇有災害,便會被認為在溝通人、神方面的工作不利,所以首先要追究他們的責任。對此,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中說:"巫師和祭司之所以被奉為'人神',就在於他們掌握着人類通過象徵性活動支配和幹預自然,從而保證全社會福利的巫術力量。一旦人間遇到自然災害,如旱災、洪水、荒年等,人們便認為應由巫師、祭師承擔全部責任:或是由於他們操縱自然的活動失敗,或是由於他們本人生命力的衰老。"遇到天旱不雨,將巫人放在烈日下曝曬,甚至用火燒,就是追究責任的方式之一。
古代的時候,部落首領往往也就是最大的巫師,因此遇有天災,部落首領也有責任。《呂氏春秋·順民》中記載:商代的開國君王商湯在位的時候,曾連續五年大旱不雨,農業沒有收成。商湯親自在桑林祈禱,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要連累到其他衆人。衆人有罪,也由我一身來承擔。不要因為我一個人的過錯,使上帝鬼神傷害百姓的生命。"於是剪其發,磨其手,以自身作為祭祀品,嚮上帝祈福。據說,不久之後果然天降大雨,旱情得以緩解。對於同一件事,《淮南子》中的記載略有不同,說商湯"乃使人積薪,剪發及爪,自潔,居柴上,將自焚以祭天"。當然,作為部落首領的商湯這麽做,衹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剪其發、磨其手不難做到,但是自焚萬萬是不可能的,因此《淮南子》中也衹是說到"將自焚以祭天",而沒有下文了。而其他一般的巫師就不一樣了,如有必要,不僅要暴曬他們,還可以焚燒他們。本爻"匪其彭"就屬於把巫人放在烈日下曝曬的方式。
也有人認為,"尪"未必一定就是巫,而是一種身體畸形、臉面朝天的殘疾人。古俗認為,這種人面嚮天開,天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流到他的口鼻裏,老天哀憐這種人,於是就不下雨了,因而天旱不雨與這種殘疾人有關。可是人們要吃飯,不能沒有雨,所以遇到幹旱,就要焚燒這種稱為"尪"的殘疾人。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六五:其誠信遍至而具威嚴,吉。
厥,他的。交,俱、全。威,使人敬畏。
誠信是一種美德,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礎,應大力提倡、廣泛施行。但誠信的施行也不是無原則的,如果不分時間、對象,一味地、單嚮地與人誠信,則誠信就會流於輕信、愚信,反而會被居心叵測之人加以利用而貽害自身。因此,誠信之施應該嚴肅、認真、莊重,這樣才能使人感到恭敬、敬畏,才能夠收到好的效果;而"威"又可以使人震懾,抑製他人的欺詐之心,有利於誠信的進一步發揮。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但是,這裏的"威"並不是作威作福,使人畏而遠之,而是由於以德服人、對人誠信,使人心悅誠服地生出敬畏之心,是一種平易近人、無須戒備的威嚴,是《禹夏書·臯陶謨》中"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老子》中"民不畏威,則大威至"、《論語》中"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之類的"威"。這樣的"威",正如《象》說:"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又如《正義》中說:"既誠且信,不言而教行,所為之處,人皆畏敬。"對人如此,對天更應如此,在祈天求雨時能保持這樣的誠信,易於得到上天的保佑,因此說"吉"。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上九:有來自上天的保佑,吉,沒有不利。
誠能通天。求雨的虔誠、誠信感動上天,上天因之降下及時雨,農作物可以及時播種,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因此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反映了古代農業生産依賴天時、靠天吃飯的局限,同時也反映了無限擴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唯心思想和對天命的迷信思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