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思考 》 這個世界會好嗎 》
得力於佛學(1)
梁漱溟 Liang Shuming
……
梁:我認為他是外行,隔膜的,他比較年輕的時候也算是革命的重要人物,他那個時候是有點批評孔子、反駁孔子,可後來又變了,晚年他又佩服孔子。
艾:辛亥革命以前,國粹的道理,孔子不要,墨子、荀子還是要,那您對章太炎最佩服的是哪一方面的?
梁:學問很深造,人品也個性很強,不是一個很隨便的人。
艾:有沒有別人了?您講的……
梁:兩個章。
艾:後來您到了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您佩服的人有沒有變?
梁:如果說那個時候,在中國的名人裏頭不是有康梁嗎?(艾:是。)我是很不喜歡康;我佩服梁任公,喜歡梁任公,剛好跟梁任公也有來往、親近,並且這個親近呢是,我嘛比他是後輩啦,小學生啊,他來我傢先看我,很虛心,這點我很佩服他。他大我20歲,他從辦《新民叢報》那個時候,我就愛讀他的文章,後來就跟他認識了。像剛纔所說的,民國九年(1920年),他居然一個老前輩,很有名望的,先到我傢裏來看我,我那時候還沒有名,我心裏頭很佩服他。那麽他為什麽來看我呢?原來他這個時候註意佛學,人傢告訴他,說我講佛學,所以他來看我。在佛學方面他很虛心,儘管我們是後輩,他很虛心。可惜他給我很多信,我都損失了,沒有保留。(指在“文革”中被毀——整理者。)
艾:您跟他有往來一直到……
梁:一直到後來,到後來民國十八年(1929年)春他故去了。民國十八年我從廣東往北方回來,到的時候他已經故去了,在廣東的時候,他還跟我通信。可是我很不喜歡康。
艾:是。尤其是他提倡儒傢為宗教以後,好像您……
梁:他不是要搞什麽孔教會?不過這個問題還小,(艾:這個問題還小?您說他……。)最大的問題是他這個人虛假,很多事他做假。比如他寫文章,有倒填年月的事情,後來寫的東西,他把它作為多少年以前寫的東西。這何必來呢?不老實。
艾:對,對。我以為可能您對他的《大同書》會有反對的地方吧,有不同意的地方吧?
梁:他不是有本《大同書》嗎?我書架上還有。我覺得這種“大同”的理想,並不高深,不值得去那麽樣子吹捧。設想遠的未來的社會怎麽樣子怎麽樣的,可以設想,可以去做一些個想象,也可以把它寫出來、說出來,不過應當認為價值不大。應當重視科學,不要做些什麽幻想。幻想也可以說嘛,不過不會有很大價值,實事求是的這種研究纔是有價值的。他這個人很高傲自大,當然他開頭要幫助皇帝維新,開頭那個是很了不起,很有創造性,很有創造精神,可後來不行。
……
艾:最後的問題是您最佩服的中國人是誰,章士釗還是……
梁:兩個章,還有一個章太炎。
艾:假如問您覺得最偉大的中國人是誰,回答會不會有不同?佩服與覺得偉大有分別嗎?
梁:有分別。
艾:您覺得最偉大的中國人物——無論歷史上的人物還是在人世的,是誰?
梁:我覺得也不是太過去,也不是現在的,恐怕還是毛澤東。
艾:還是毛澤東?那您……
梁:毛澤東實在了不起,恐怕歷史上都少有,在世界上恐怕都是世界性的偉大人物,不過他晚年就不行了,晚年就糊塗了,有很多的錯誤。
艾:那毛澤東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麽?
梁:整個兒地創造了共産黨,沒有毛澤東不能有共産黨,沒有共産黨沒有新中國,這個是百分之百的事實,百分之百的事實。不過他這個人到晚年就糊塗了,有很多做錯的事情。這個錯的事情,失敗的事情,在周恩來沒有。周恩來是中國從前叫做“完人”——完全的人,你指不出來他的不好的、做錯的事情,幾乎沒有,非常的完全他這個人。不過,很巧地,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天生的給毛澤東做助手的這麽一個人。論人可是最好了,周恩來人最好了,最好。
艾:我也倒是覺得您這個說得很對。
梁:人人都紀念周,可是對毛,有人就不滿意,某一件事情不滿意。
艾:毛主席同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來比,您覺得他比較像歷史上的什麽人物?再過100年,100年以後的歷史學家研究這個時代的中國歷史,他們會不會把毛的角色和過去的什麽人的角色來做一個比較?
梁: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一般的說法都說漢高、唐太,漢高祖、唐太宗,一般大概都是說這樣子。可是(笑)毛看這些人,不那樣,好像他看得平常。
艾:另外一個問題,您最佩服的外國人是誰?就是說您聽說有,或是書本裏認識的外國人,您覺得最佩服的外國人是誰啊?
梁:我在哲學思想上最喜歡的,也算是崇拜吧,是法國的柏格森。
艾:到現在還是,我記得您當年寫《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時候,您也這麽說,您說第一次閱讀柏格森的著作,覺得是一生中非常愉快的事。所以您還是覺得外國思想傢來說……
梁:當然德國的康德,我也很佩服他的思想上的深刻。
艾:那麽政治界的外國人,您有沒有覺得偉大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作者簡介 | 編輯推薦 | 出版說明 | 艾愷教授序:《這個世界會好嗎》 | | 馬勇:梁漱溟晚年口述 | 儒傢跟佛傢(1) | 儒傢跟佛傢(2) | 儒傢跟佛傢(3) | | 儒傢跟佛傢(4) | 為何我還樂觀 |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 情理與物理 | | 什麽是戒、定、慧(1) | 什麽是戒、定、慧(2) | 我做記者的時候(1) | 我做記者的時候(2) | | 陳獨秀、李大釗和我(1) | 陳獨秀、李大釗和我(2) | 當代儒傢代表人物還有誰(1) | 當代儒傢代表人物還有誰(2) | | 熊十力和唯識 | 美國人和臺灣問題 | 毛主席這個人(1) | 毛主席這個人(2)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