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當時衹道是尋常   》 第40節:菩薩蠻      安意如 An Yiru

  菩薩蠻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纔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青衫濕】
  最早讀到關於青衫的字句,是少年課本上的《琵琶行》。那時老師逐字逐句的解釋,雖然有剝皮拆骨之嫌,不過這種“凌遲”的解法確實讓人記憶深刻。“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就這樣映入腦海。至於白居易,彼時課本有意了遮蓋了他性格中追求逸樂,浮靡講究的士大夫一面。他習慣性地被理解成勞苦大衆的代言人,作品具有無産階級同情意識的好詩人。那時讀到《琵琶行》的的最後兩句是很感動的。覺得這男人十分有情,在座衆人都衹是看客,聽琵琶女演奏琵琶,衹有他是真心的為琵琶女的身世傷心。
  現在想起來為當初的單純失笑。白居易四十四歲在長安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六月,首上疏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之賊,為執政所惡。八月,乃奏貶州刺史。王涯復論不當治郡,追改江州司馬。元合十年秋夜潯陽江頭送客,遇見一琵琶女,作《琵琶行》。
  按唐代官製,九品官服為青,州司馬為五品,服淺緋。怎麽算也輪不到他穿青衫。自言江州司馬,可知當晚他穿的是便裝,估計為了寫出來押韻叫“青衫”卻因此騙了後世多少純情學生。
  他白居易哪裏是為琵琶女的身世而傷心,當真是這樣尊重女性惜玉憐香,他也不用蓄傢妓過百了。“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娥眉。”這可是他老人傢沾沾自許,洋洋自得的名言。在對美色的追逐和喜新厭舊上,白居易先生絶對是那位被他拿來說事的琵琶女的倒黴丈夫的前輩。他哭衹是因被長安舊倡女的際遇感觸,聯想到自身的遭遇。那時淚流滿面即使不為琵琶女,起碼有一點真心,如他自己說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其實他有什麽值得哭的?官場沉浮有什麽淪落可言?貶官之後都是五品。王維四十五歲纔七品,更別說李白了。再說上頭你死我活,你跟着攙和,政治上沒押錯寶貶官也是理所當然。我也質疑他在自序裏說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他是否真有那麽淡定還怡然?要知道文字最是遮羞布,文人的清高自詡嚮來作不得真,我倒是相信他後面說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為長安故倡女感今傷昔而作,又連綰己身遷謫失路之懷。這纔符合當時白居易的失意文人心態。
  然而無論白居易當年聽麯時落淚的真心有幾兩。有一點確實不可否認,自他之後,青衫成為時髦的失意裝扮,青衫淚更是男兒淚的代稱。一個青衫磊落的男人肯為女人哭是難得的。他為你流下眼淚的同時也放低了自尊,臣服於對你的感情。容若雖然敏感卻不懦弱,有堅持和原則,所以也算是個磊落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多感一點,女人看了也是喜他多情,越讀越有安全感,而不會覺得容若軟弱可欺。
  此篇寫自己春日與伊人別後,秋日的苦苦相思。上闋前二句寫此時眼前情景,新寒冷雨敲窗時,說明時已淺秋,接下來二句轉寫自身的心理感受。“一痕”兩字清切準確,體現出容若工於字句的習慣。下闋承上闋,續寫此際心緒無聊,謂自己坐臥不寧,百無聊奈。結二句又轉寫回憶裏分別時的景象,亦景亦情地將無限惆悵盡化在桃紅柳緑間了。全詞翻轉跳宕,直中有麯,麯處能直,將相思之苦表現得至為深細。
  這詞也是寫思念之苦。有“纔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之語,這兩句真切樸實,我極喜歡。與“為怕情多,不做憐花句”拒避無奈的心態相似。秋雨敲窗,擁衾醉臥,其境如在眼前。容若自己就是傷情人,因此對傷情的心態有非常切身的體會,寫得神采飄搖,既真實又細膩。
  ——想起與你在春天分手的情景,禁不住肝腸寸斷。韶光易過,卻為何我對你思念卻依舊清晰如水波明鏡,毫無裂痕?纔對自己說,不要黯然神傷,試着放開懷抱,不要在一味留戀對你的記憶,豈料在不知不覺間又淚濕青衫。
  彈指為佛傢語,指極短極快的時間。《僧祗》雲:“十二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衹是有時候,時間快慢長斷對某些暗自堅持的事並不具意義。我瞭解春光易逝,年華瓣瓣指間飛落,那又怎樣呢,我依然看見你。與我在煙柳桃花深處的那場新別。
  春光滿地,無處告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如夢令(圖)第3節:如夢令第4節:浣溪沙(圖)
第5節:浣溪沙第6節:浣溪沙第7節:虞美人(圖)第8節:虞美人(秋夕信步)
第9節:虞美人第10節:虞美人第11節:虞美人第12節:虞美人
第13節:蝶戀花第14節:蝶戀花第15節:蝶戀花第16節: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第17節: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圖)第18節:采桑子第19節:采桑子第20節:采桑子
第21節:采桑子第22節:采桑子第23節:采桑子 九日(圖)第24節:山花子(圖)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