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40節:治理的大道(4)
劉嚮 Liu Xiang
梁君說:“哪有不這樣的呢!”
19. 為政之道各不相同
子貢說:“葉公嚮夫子問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為政的道理,在於使附近的人歡悅,遠方的人來歸附。’魯哀公又嚮夫子問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為政的道理在於瞭解臣下。’齊景公又嚮夫子問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為政的道理在於節儉。’這三個人嚮夫子問為政的道理,夫子答的各不相同,這樣說來,是不是為政就有不同呢?”
夫子說:“荊這個地方土地廣阔,而都市狹小,老百姓缺乏嚮心力,所以治國就要讓附近的人歡悅,遠方的人來歸附。哀公有臣子三個,他們對內結成黨羽,而迷惑他的人主,對外拒絶諸侯賓客,而欺騙君王,所以說為政在於瞭解臣下。齊景公花錢去建築臺榭,縱欲於苑囿,讓自己的五官不停地得到快樂,在頃刻之間,一口氣把三個百乘之傢賞賜給別人,所以說為政的道理在於節儉。這三點都是為政的道理。《詩經》上說:‘離散帶給人們痛苦,應該讓他們各安其所纔對。’這是哀傷離散所造成的禍亂。‘這些讒人不能盡職,衹是找君王的缺點來迎合。’這是哀傷姦臣蒙蔽人主所造成的禍亂。‘老百姓正愁苦呻吟,國庫空虛,沒有東西撫恤百姓。’這是哀傷浪費不知節省所造成的禍亂。細察以上這三種情況,為政之道怎能相同呢!”
20. 心已關閉
公儀休在魯國做宰相。魯國的人君死了,左右的人請求把門關起來。公儀休說:“不要關吧!池淵我不納稅,蒙山我也不徵賦,我也不頒布不近情理的法令,我的心已經關閉起來,還要關什麽門呢?”
21. 子産治國
子産做鄭國宰相,簡公對子産說:“宮裏的事不用你管。宮外的朝政我不干涉。衣服穿的不美觀,車馬不修飾,子女不整潔,是我的羞恥;國傢政治不清明,封疆的諸侯不守正道,是你的羞恥。”子産做鄭國宰相,一直到簡公死去,國內太平,國外諸侯也相安無事。
子産治理國政,選擇能幹的人擔任適合他的工作;馮簡子長於决斷,子太叔秀美,而又有才華;公孫揮知道四鄰諸侯的情況,而又能辨明大夫的族姓、官職爵位,又善於辭令;裨諶善於出謀劃策,但在野外謀劃往往就正確,而在吵雜的都市裏面就辦不到。所以鄭國衹要一有事的時候,子産就載着裨諶一同到野外去,讓他去想出辦法,而讓馮簡子來决斷,又讓公孫揮來負責言語上的應對,然後交給子太叔去做,藉以應對賓客,所以就很少把事情辦壞。
22. 忠、信、敢
董安於治理晉陽,嚮一位跛腿的老人請教為政之道。那位老人說:“要忠、要信、要敢。”董安於問:“要怎樣忠?”答道:“忠於人主。”又問:“要怎樣守信?”答道:“對於人主的命令要信守不渝。”又問:“要怎樣勇敢?”答道:“對於不忠不信的人敢去鏟除。”董安於說:“有了這三樣就夠了。”
23. 親力親為
魏文侯派西門豹去治理鄴縣,並且指示他:“一定要成功、成名、施行仁義。”
西門豹問:“請問要怎樣才能成功、成名、施行仁義?”
文侯說:“你去吧!沒有哪一個城邑沒有賢明的人,也沒有哪一個城邑沒有不喜歡宣揚別人的缺點,隱蔽別人優點的人。對於賢士,要多多去親近他;對長於辨駁的人,要學習他;喜歡揭露別人的缺點,隱蔽別人優點的人,要接近並觀察他。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還不如親自去實踐,親自去實踐,還不如用手細加辨別。一個人剛開始做官,就好像走進晦暗的房子裏一樣,時間越久纔越明亮,明亮才能治理,治理了才能成功。”
24. 宓子賤會用人
宓子賤治理單父,他衹管彈琴而不親自操勞,就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巫馬期也治理過單父,他早出晚歸,日夜都不休息,親自去處理政務,而單父也被治理得很好。
巫馬期嚮宓子賤請教他治理單父如此輕鬆是什麽原故。宓子賤說:“我是註重用人,你是註重自己去操勞;親自操勞,當然辛苦,善於用人,當然就輕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