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臧守虎 Cang Shouhu

  《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内容,其中《彖》是解释卦名、卦辞的,《象》是解释卦象、爻象的,《系辞》是通论《易经》的,《文言》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说卦》是专门解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象征意义的,《序卦》对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从逻辑上进行说明,《杂卦》将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有对比性地简要说明卦名之义。由于《易经》原分上、下篇,所以《彖》《象》《系辞》也各分上、下,这样《易传》共十篇,也称为"十翼"。《易传》相传是由孔子所作,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当成书于战国以后,其中是儒、道两家思想兼陈的。称为《易传》也好、"十翼"也罢,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在自己人生经验的基础上,对《易经》见仁见智的阐释发挥之作。也正是借由这样的解释发挥,原为卜辞之书的《易经》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易经》中的卦爻辞往往不是平铺直叙某一件事情,而是通过比喻、物象来说明道理。而比喻、物象如钱锺书先生所说:"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更主要的是,《易经》中的每一卦不仅有卦爻辞文字系统,还有卦象、爻象符号象征系统,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象征本身本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开放性。每一个经卦本身有众多的象征意义,经卦组成了六十四别卦,六十四别卦卦象与卦象之间,同一卦中此爻与彼爻之间,不同的卦卦爻与卦爻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象征系统中,同一象喻对应着众多不同的意义,而反过来同一意义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象喻来表示,这更加强化了象征意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开放性。
  《系辞》云:"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易经》中卦爻辞文字系统与卦象符号系统二者相互结合、相互阐发,文字系统提示我们卦爻辞中蕴藏的古老人生经验,而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卦象符号系统则是不断激活、放大和更新这些古老的人生经验,不断启迪我们以人生智慧,应对我们人生中出现的困感、疑难。当然,这一切以阅读《易经》、进入《易经》为前提。
  基于以上对《易经》的基本认识,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易经》,本书在构思、写作、内容上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凝炼题目。据对每一卦的主旨的理解,分别提炼了一个通俗性的题目,置于每一卦卦首。
  第二,译注经文。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便于读者对照理解,先将一卦的经文及译文附在每一卦题目之下,在对每一卦进行具体阐释时,又将译文分列于相应的卦辞、爻辞之下。然后次以注释,主要是对卦爻辞中的疑难字、歧义字进行解释、注音,对省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语法现象进行说明等。
  第三,阐发经文。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卦爻辞中叙事之辞与断占之辞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是卦象、卦爻辞中象喻的象征意义,三是相关的文化现象,四是对现代人的启示。在阐发过程中,结合《易经》成书的时代背景,联系《易传》《尚书》《论语》《老子》等经典,既借鉴、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也融入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第四,举例说明。为进一步说明和加深对易理的理解,同时彰显《易经》"神以知来"、"范围天地之化"(《系辞》)的神功,每卦中多少不等地举出一些可与易理、卦旨相互符合、相互阐发、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的实例。
  正如《系辞》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是每一部经典理解、诠释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更是《易经》能够恒贯古今、历久弥新、永富诠释魅力的原因所在。本书是笔者以一种崭新的视角研习《易经》的一点体会与心得,如果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不胜欣慰之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