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臧守虎 Cang Shouhu

  《易傳》包括《彖》《象》《係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部分內容,其中《彖》是解釋卦名、卦辭的,《象》是解釋卦象、爻象的,《係辭》是通論《易經》的,《文言》是專門解釋《乾》《坤》兩卦的,《說卦》是專門解釋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象徵意義的,《序卦》對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從邏輯上進行說明,《雜卦》將六十四卦分為三十二對、有對比性地簡要說明卦名之義。由於《易經》原分上、下篇,所以《彖》《象》《係辭》也各分上、下,這樣《易傳》共十篇,也稱為"十翼"。《易傳》相傳是由孔子所作,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當成書於戰國以後,其中是儒、道兩傢思想兼陳的。稱為《易傳》也好、"十翼"也罷,顧名思義,就是作者在自己人生經驗的基礎上,對《易經》見仁見智的闡釋發揮之作。也正是藉由這樣的解釋發揮,原為卜辭之書的《易經》不斷獲得新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易經》中的卦爻辭往往不是平鋪直敘某一件事情,而是通過比喻、物象來說明道理。而比喻、物象如錢鍾書先生所說:"有兩柄而復具多邊。蓋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別,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則異,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更主要的是,《易經》中的每一卦不僅有卦爻辭文字係統,還有卦象、爻象符號象徵係統,二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繫的。象徵本身本有模糊性、不確定性、多元性、開放性。每一個經卦本身有衆多的象徵意義,經卦組成了六十四別卦,六十四別卦卦象與卦象之間,同一卦中此爻與彼爻之間,不同的卦卦爻與卦爻之間,都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在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的象徵係統中,同一象喻對應着衆多不同的意義,而反過來同一意義又可以通過不同的象喻來表示,這更加強化了象徵意義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多元性、開放性。
  《係辭》雲:"神以知來,知以藏往。"《易經》中卦爻辭文字係統與卦象符號係統二者相互結合、相互闡發,文字係統提示我卦爻辭中藴藏的古老人生經驗,而具有多元性、開放性的卦象符號係統則是不斷激活、放大和更新這些古老的人生經驗,不斷啓迪我以人生智慧,應對我人生中出現的睏感、疑難。當然,這一切以閱讀《易經》、進入《易經》為前提。
  基於以上對《易經》的基本認識,為便於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易經》,本書在構思、寫作、內容上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凝煉題目。根據對每一卦的主旨的理解,分別提煉了一個通俗性的題目,置於每一卦卦首。
  第二,譯註經文。譯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為便於讀者對照理解,先將一卦的經文及譯文附在每一卦題目之下,在對每一卦進行具體闡釋時,又將譯文分列於相應的卦辭、爻辭之下。然後次以註釋,主要是對卦爻辭中的疑難字、歧義字進行解釋、註音,對省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等語法現象進行說明等。
  第三,闡發經文。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卦爻辭中敘事之辭與斷占之辭之間的因果關係,二是卦象、卦爻辭中象喻的象徵意義,三是相關的文化現象,四是對現代人的啓示。在闡發過程中,結合《易經》成書的時代背景,聯繫《易傳》《尚書》《論語》《老子》等經典,既藉鑒、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也融入了個人的研究成果和體會。
  第四,舉例說明。為進一步說明和加深對易理的理解,同時彰顯《易經》"神以知來"、"範圍天地之化"(《係辭》)的神功,每卦中多少不等地舉出一些可與易理、卦旨相互符合、相互闡發、通俗易懂、饒有趣味的實例。
  正如《係辭》所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這是每一部經典理解、詮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更是《易經》能夠恆貫古今、歷久彌新、永富詮釋魅力的原因所在。本書是筆者以一種嶄新的視角研習《易經》的一點體會與心得,如果能夠對讀者有所啓發,不勝欣慰之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