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39節:十三《同人》:戰爭全景俯瞰(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十三《同人》:戰爭全景俯瞰
  同人?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在郊外聚合衆人,通順。利於辦大事、難事,利於君子占問。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初九:在自傢門口聚合衆人,沒有過錯。
  六二:同人於宗,吝。
  六二:在宗族的範圍內聚合衆人,有缺憾。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三:把軍隊埋伏在草莽叢林中,登上高地,長時間內沒有發動攻擊。
  九四:乘其墉,弗剋攻,吉。
  九四:登上敵人的城墻,不能攻剋,吉。
  九五:同人先號而後笑,大師剋,相遇。
  九五:聚合起來的衆人,先是呼號哭叫,然後大笑,主力部隊攻剋敵人,勝利會師。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上九:在邑外聚合衆人,沒有悔恨。
  同,聚合、會合的意思。同人,就是聚合衆人的意思。
  同人有各種各樣的目的。綜合本卦卦爻辭看,同人的目的在於作戰。考之史實,本卦所記與周文王伐崇的戰爭相仿佛。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在郊外聚合衆人,通順。利於辦大事、難事,利於君子占問。
  成就大事者,要有長遠的眼光、寬大的胸襟,要廣致人才、招賢納士,團结、聯合一切可以團结的力量,歷史上凡是有所作為者無不明白這一道理。例如,據《周書·牧誓》記載,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中,就聯合了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當時周西南的八個諸侯國。而胸襟狹隘、不能容人,如《水滸傳》中的白衣秀纔王倫,註定不會有什麽大的作為。
  卦辭中的"野"與下文的"門"、"宗"、"郊"皆為同人的地點。同人地點由"門"到"野"、由近而遠,表明同人的範圍不斷擴大、在人數上不斷增多。人多力量大,有利於和衷共濟、剋服睏難、共成大業,因此說"利涉大川"。君子德纔兼備,能夠感召、聚合和領導衆人進行正義的事業,因此說"利君子貞",《彖》說"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初九:在自傢門口聚合衆人,沒有過錯。
  門,指自傢範圍。"同人於門"在同人的範圍、人數上都很有限,表明同人者的眼光、胸襟還不夠遠大、寬廣,但畢竟邁出了同人的第一步,談不上什麽過錯,因此說"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吝。
  六二:在宗族的範圍內聚合衆人,有缺憾。
  宗,宗族。"同人於宗"與"同人於門"相去無幾,聚合的範圍、人數仍然有局限,因此說"吝"。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三:把軍隊埋伏在草莽叢林中,登上高地,長時間內沒有發動攻擊。
  伏,埋伏。戎,軍隊。莽,叢林。升,登。陵,高地。三歲,虛指,凡指時間長,而不一定就是說三年。興,指發動攻擊。
  "伏戎於莽"意在埋伏、隱蔽軍隊,伺機對敵人進行奇襲、偷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軍力不足,難以與敵人正面决戰。"同人於門"、"同人於宗"的弊端、局限於此也可見一斑。"升其高陵"意在登高望遠,觀察敵方的防守、戒備情況。由於自身兵力不夠強大,加上觀察到敵人城墻堅固、防守嚴密,經過權衡對比,認為勝算不大,因此沒有倉促發動攻擊,而是暫時撤回,繼續蓄積力量,等待時機,因此說"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前面說到,本卦所記與周文王伐崇的戰爭相似,本爻與九四爻最能說明問題。崇在今河南省崇山附近,是當時殷屬下的一個大國,是周人伐商徵途上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障礙。在這之前,周人已經降服了耆、於等商朝首都外圍的一些小的屬國。伐崇等於把戰爭推進到殷商的心腹地帶,直接威脅到殷商首都--朝歌。崇之役,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至為關鍵的一役。關於此役,《左傳·僖公十九年》中有這樣的記載:"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這記載與本爻的意思很相近,可以作為本卦是描寫周文王伐崇戰役的佐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