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39节:十三《同人》:战争全景俯瞰(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十三《同人》:战争全景俯瞰
  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在郊外聚合众人,通顺。利于办大事、难事,利于君子占问。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初九:在自家门口聚合众人,没有过错。
  六二:同人于宗,吝。
  六二:在宗族的范围内聚合众人,有缺憾。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三:把军队埋伏在草莽丛林中,登上高地,长时间内没有发动攻击。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四:登上敌人的城墙,不能攻克,吉。
  九五:同人先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九五:聚合起来的众人,先是呼号哭叫,然后大笑,主力部队攻克敌人,胜利会师。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上九:在邑外聚合众人,没有悔恨。
  同,聚合、会合的意思。同人,就是聚合众人的意思。
  同人有各种各样的目的。综合本卦卦爻辞看,同人的目的在于作战。考之史实,本卦所记与周文王伐崇的战争相仿佛。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在郊外聚合众人,通顺。利于办大事、难事,利于君子占问。
  成就大事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大的胸襟,要广致人才、招贤纳士,团结、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者无不明白这一道理。例如,据《周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就联合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当时周西南的八个诸侯国。而胸襟狭隘、不能容人,如《水浒传》中的白衣秀才王伦,注定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卦辞中的"野"与下文的"门"、"宗"、"郊"皆为同人的地点。同人地点由"门"到"野"、由近而远,表明同人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人数上不断增多。人多力量大,有利于和衷共济、克服困难、共成大业,因此说"利涉大川"。君子德才兼备,能够感召、聚合和领导众人进行正义的事业,因此说"利君子贞",《彖》说"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初九:在自家门口聚合众人,没有过错。
  门,指自家范围。"同人于门"在同人的范围、人数上都很有限,表明同人者的眼光、胸襟还不够远大、广,但毕竟迈出了同人的第一步,谈不上什么过错,因此说"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六二:在宗族的范围内聚合众人,有缺憾。
  宗,宗族。"同人于宗"与"同人于门"相去无几,聚合的范围、人数仍然有局限,因此说"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三:把军队埋伏在草莽丛林中,登上高地,长时间内没有发动攻击。
  伏,埋伏。戎,军队。莽,丛林。升,登。陵,高地。三岁,虚指,凡指时间长,而不一定就是说三年。兴,指发动攻击。
  "伏戎于莽"意在埋伏、隐蔽军队,伺机对敌人进行奇袭、偷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军力不足,难以与敌人正面决战。"同人于门"、"同人于宗"的弊端、局限于此也可见一斑。"升其高陵"意在登高望远,观察敌方的防守、戒备情况。由于自身兵力不够强大,加上观察到敌人城墙坚固、防守严密,经过权衡对比,认为胜算不大,因此没有仓促发动攻击,而是暂时撤回,继续蓄积力量,等待时机,因此说"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前面说到,本卦所记与周文王伐崇的战争相似,本爻与九四爻最能说明问题。崇在今河南省崇山附近,是当时殷属下的一个大国,是周人伐商征途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在这之前,周人已经降服了耆、于等商朝首都外围的一些小的属国。伐崇等于把战争推进到殷商的心腹地带,直接威胁到殷商首都--朝歌。崇之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一役。关于此役,《左传·僖公十九年》中有这样的记载:"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这条记载与本爻的意思很相近,可以作为本卦是描写周文王伐崇战役的佐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