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陌上花開 》
第39節: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3)
安意如 An Yiru
謝安罰酒兩次,賦詩兩首,其一: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
薄雲羅陽景,微風翼輕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遊羲唐。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
其二: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
契茲言執,寄傲林丘。
森森連嶺,茫茫原疇。
逈霄垂霧,凝泉散流。
謝安的詩,語近玄言,與他的廣袤心胸濟世之才比簡直不算什麽。詩文於他不過像衆多錦衣裏的一件,不是特別惹眼,然而任何時候穿出去,也都不會失了身份。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是說天下萬物都遵循着那自然之理,長壽的彭祖和早殤的小孩,又有什麽區別呢?這完全是莊子"齊萬物"的思想。
對人對事,謝安一直是貫徹"齊萬物"的思想,講究"順應",就像有人總結謝安說的,該他得到的時候,他就得到,該他犧牲的時候,他就會去犧牲,他總是一種順應的態度。終其一生,不管在什麽樣的睏境下,人們都沒聽到過他一句抱怨的話。所以,大自然和官場是一樣的。他把自己和外界的關係理順了,不讓任何事任何衝突顯得特別尖銳,即使是政治鬥爭,他也擅用"懷柔"政策,讓外界的事情得到合理的安排,自己也能快樂。說起來很簡單,但對一個人來說,一生都能這樣把握住,是何其難呢!
"出處同歸"這種人生境界,除了謝安,很少有人達到,怪不得清高倨傲的王安石在走訪了謝安的遺跡後,也要沾沾自喜地說:"我名君字偶相同"。
謝安的心態是謝道韞最瞭解,謝安去世之後,有一回桓玄(恆溫的小兒子)問謝道韞:"當年謝太傅高臥東山,沒有想做官的意思,後來為什麽又出山了呢?"謝道韞回答說:"對亡叔來說,出山和不出山,又有什麽差別呢?"這位詠絮纔女果然不負叔叔一直以來對她的欣賞,閑談之間,道破天機。而她也是謝傢子弟中風度思想最得謝安真傳的一個。亂賊當前,臨危不亂,冷靜應對,竟使得亂賊退卻,保住了王傢子嗣;寡居之後,深居簡出,支撐門戶,不沒傢聲。
我理解的謝安,他不是一個誓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他甚至不在意是否名垂青史,因為無心,所以沒有太強的欲望去激進,所以能夠調節自己去順應,將一切都做到無懈可擊,自自然然做了濟世賢臣。
歸隱和出山對他而言沒有質的區別,他是遨遊天地間的清淨散人,遇到好事壞事,好人壞人亦沒有分別,他當流連山水,有時險峻,有時娟秀。輕舟飄過,山水自是山水,他仍是他。
別人心思惴惴,濟世安民,於他卻不過是恰逢其會,遊戲人間罷了。
參考書目、篇目:
佳人和淚《一世風華寫人生·謝安的精彩小故事》
佚名《一世風華寫人生·謝安》
佚名《江南之盛,比如種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 | 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 第3節:自序·薔薇記(1) | 第4節:自序·薔薇記(2) |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 | 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 | 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 | 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 | 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 | 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 | 第16節:樂府三行(1) | 第17節:樂府三行(2) | 第18節:樂府三行(3) | 第19節:樂府三行(4) | 第20節:樂府三行(5) | 第21節:樂府三行(6) | 第22節:樂府三行(7) |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 | 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