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38節:十二《否》:烏雲遮不住太陽(3)
臧守虎 Cang Shouhu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九四:擁有天命,沒有過錯,同類享有天命的保佑。
命,天命。疇,通"儔",同類,指君子、大人們。離,附離、依附。祉,福祉、福佑。
正如《泰》九三爻中所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從九四爻開始,由下坤三陰爻進入上乾三陽爻,猶如撥開烏雲見太陽,形勢開始嚮好的方向發展。君子、大人們擁有天命、天道,其思想、行為合乎天命、天道,因而也受到天命、天道的保佑,可以順利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了,因此說"有命,無咎,疇離祉",《象》說"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係於苞桑。
九五:終止閉塞,大人吉。將要喪失!將要喪失!係在叢生的桑樹上。
休,休息、停止,在這裏是使動用法,使……停止的意思。其,將、將要。苞,叢生。苞桑,就是叢生的桑樹。
物極必反,泰極否來,反之亦然,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天道無親,不為桀存,不為紂亡",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這並不意味着人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延緩或促進這種轉換規律的周期,努力促使事物嚮好的方面轉化或保持有利的形勢,九五爻辭說"休否"而不說"否休",正是反映了人們的能動作用在事物轉化中發揮的作用。
閉塞不通的局面已經結束,形勢開始嚮有利於君子、大人的方向轉化,因此說"大人吉"。但有利的局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終究會嚮對立面轉化。因此要從大好的局面中看到其中不利的一面,要抱有憂患意識,時刻警惕、及時預防事物嚮壞的方面轉化,正如《係辭》針對本爻所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傢可保也。"
漢代畫像磚中的"桑林野合圖"
桑樹叢生易活,根係深入,生命力極強,因此在古代神話中被視為生命之樹,是生命、生殖力的象徵,歷史上很多人物的出生都與桑樹有關。例如,關於夏人的始祖大禹的出生,《楚辭·天問》曾問道:怎麽遇到那個塗山女,和他在臺桑私通?言外之意就是說,大禹是他的父親鯀與塗山女在臺桑私通而生。《春秋元命苞》中載,後稷的母親姜嫄遊歷宮,在一個叫扶桑的地方,腳踩了一個大腳印,然後生下了後稷。在《詩經》中,桑或桑林也大多與男女之情有關,如《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都是描寫男女在桑林中幽會。男女之所以要在桑林約會,除了桑林之地幽靜,適合說悄悄話以外,也與桑象徵生命、生殖力有關。
"桑"又與"喪"諧音,因此桑樹也象徵死亡。有這樣的傳說:南方赤帝的女兒學道成仙,居住在南陽崿山的桑樹上,赤帝以火焚之,其女因此升天,所以有"帝女之桑"之說。另外,古時墓地旁邊多植桑樹,也表明了桑樹的這種象徵意義。
從上面所述桑的象徵意義看,桑代表生命的生、死兩極,生、死也由此輪回。爻辭說"其亡其亡,係於苞桑"--將要滅亡,將要滅亡,全係在叢生的桑樹之上!其意正在於警示人們註意生存與死亡之間的轉化。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與"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一致的矛盾轉化規律。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上九:使否塞的局面傾覆,先是否塞後高興。
傾,使……傾覆。"傾否"之"傾"猶"休否"之"休",都是使動用法,同樣反映出由否塞嚮通泰轉化中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君子們先是在否塞的環境中鬱鬱寡歡不得志,後撥亂反正,轉"否"為"泰"而揚眉吐氣,洋溢出奮鬥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因此說"先否後喜"。
讀了《泰》《否》兩卦,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其中深沉的憂患意識,安與危、成與敗、生與死等的轉化似乎衹是瞬間之事。這不禁令我們想起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那段經典的臺詞:"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否應默默地忍受坎坷命運的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並將其剋服。"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