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38節:椒????裏脊(1)      林文月 Lin Wenyue

  椒????裏脊
  有一道菜餚,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宴客作為前菜佐酒,或者居傢下飯,皆頗合宜。
  買一整條豬大排骨去骨的裏脊肉,約可二十五釐米長。現今科學化的屠宰法,十分講究衛生,可以不必衝洗。趁新鮮的時候,備妥精????和花椒粒,需量若幹,視裏脊肉大小而定。一般而言,以能夠密集而均勻塗滿整條肉為準。因為製作方法屬於腌漬,故寧取其多。
  通常,我會在廚房的小桌上鋪一張鋁箔紙,稍大;以能容納裏脊肉,且更有多餘的空間可以翻動為宜。遂將整條肉攤在鋁箔紙中央,先用????均勻地塗抹全面;不妨一次再次地塗抹、輕拍,務求????分能夠粘牢且浸入肉內。其次,再取花椒粒,亦同樣地塗抹均勻,使其附着於肉的表面。由於精????與花椒不容易立即被豬肉吸收,所以仍會有一部分的白色????末與褐色花椒粒撒落在鋁箔紙上。可以取用一個容得下整條裏脊肉的透明塑料袋,或撕下一截保鮮膜,將肉裝入或包妥,使四周都緊閉無遺,然後,用相當長的棉綫或塑料綫,將裹着肉的袋子或膜,用力緊緊捆紮。一面擠壓出袋內的空氣,使原先比較鬆散的肉條,因緊捆密紮而收縮變短。到此,腌漬的步驟便告一段落。
  我已經不記得這椒????裏脊肉是學得的菜餚,還是自己發明的了。最近則又自我改進,於花椒之外,另撒一些鬍椒末(取用鬍椒粒現磨較佳),再噴一些紹興酒,製作出來的效果似更有味道。至於各種作料的分量,大約是????一湯匙、花椒粒亦相若;鬍椒少一些,紹興酒也不必多,旨在提味耳。說實話,我並不適宜寫食譜,因為我烹飪之際,從來沒有遵循量杯秤重,相當不科學;我燒菜時甚至很少邊炒邊嘗,因為怕燙,且覺得不合衛生之道。大概是纍積多年的"臨竈經驗"吧,總可以目測或感覺得出來需量多少,或應加重若幹等。外國人學中國菜,常為食譜中慣用之"酌量"或"少許"一類曖昧的詞所睏,但這種曖昧的詞確有其道理;蓋主題大小不一,且各人口味亦有別,調味豈有定於一統之理?故所謂????若幹花椒若幹雲雲,不過是一種參考罷了,卻不是絶對標準,各人可據以增減衡量,找出自己最佳的品味來。
  這種腌漬的肉,總要比較鹹一些的好。所以倒不必急急於收藏入冰箱內,更萬不可置於冷凍處。通常我會把捆紮過的腌肉先放置在室溫較陰涼處兩三小時,然後再收入冰箱一隅。至少需要隔數日,即使一個星期亦無妨,時間稍久更為入味,效果會更好。
  這種腌肉要冷食。故而若在晚餐食用,可於上午取出,使在室溫中逐漸退卻冰冷。然後將棉綫鬆解,脫去塑料包裹。經過大約一周時間的持續捆紮冷卻,即使鬆綫去袋,肉條已不再回覆原來的形狀而維持緊縮的樣子了。當初浮在表層的白????,已完全浸入豬肉內,唯花椒則仍粒粒可見,有一部分更深陷於肉間,可不必理會。略略抖落鬆散的花椒粒,取一稍深的瓷盤,將腌肉放妥其上,置入滾開之熱水鍋中,隔水以大火蒸大約二十分鐘。以竹筷試插之,筷子入肉,即表示已經熟透,便可熄火取出。這時,稍深的盤中見有蒸出的水汽混合着肉汁。不要倒出,任其自然冷卻,並時時翻動。蒸熟的豬肉在冷卻的過程中,會逐漸變幹,使變幹的一面翻轉至下,復可吸收肉汁,而鮮味不致流失。記得第一次製作時心急,將盤中的汁水連忙倒除,結果肉質顯得乾燥,缺乏鮮潤的效果,十分可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第8節:飲膳往事(1)第9節:飲膳往事(2)
第10節:飲膳往事(3)第11節:飲膳往事(4)第12節:楔 子(1)
第13節:楔 子(2)第14節:潮州魚翅(1)第15節:潮州魚翅(2)
第16節:潮州魚翅(3)第17節:清炒蝦仁(1)第18節:清炒蝦仁(2)
第19節:紅燒蹄參(1)第20節:紅燒蹄參(2)第21節:紅燒蹄參(3)
第22節:佛跳墻(1)第23節:佛跳墻(2)第24節:佛跳墻(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