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38节:十二《否》:乌云遮不住太阳(3)
臧守虎 Cang Shouhu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四:拥有天命,没有过错,同类享有天命的保佑。
命,天命。畴,通"俦",同类,指君子、大人们。离,附离、依附。祉,福祉、福佑。
正如《泰》九三爻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从九四爻开始,由下坤三阴爻进入上乾三阳爻,犹如拨开乌云见太阳,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君子、大人们拥有天命、天道,其思想、行为合乎天命、天道,因而也受到天命、天道的保佑,可以顺利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因此说"有命,无咎,畴离祉",《象》说"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九五:终止闭塞,大人吉。将要丧失!将要丧失!系在丛生的桑树上。
休,休息、停止,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停止的意思。其,将、将要。苞,丛生。苞桑,就是丛生的桑树。
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反之亦然,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天道无亲,不为桀存,不为纣亡",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延缓或促进这种转换规律的周期,努力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或保持有利的形势,九五爻辞说"休否"而不说"否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能动作用在事物转化中发挥的作用。
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结束,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君子、大人的方向转化,因此说"大人吉"。但有利的局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终究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要从大好的局面中看到其中不利的一面,要抱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及时预防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正如《系辞》针对本爻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汉代画像砖中的"桑林野合图"
桑树丛生易活,根系深入,生命力极强,因此在古代神话中被视为生命之树,是生命、生殖力的象征,历史上很多人物的出生都与桑树有关。例如,关于夏人的始祖大禹的出生,《楚辞·天问》曾问道:怎么遇到那个涂山女,和他在台桑私通?言外之意就是说,大禹是他的父亲鲧与涂山女在台桑私通而生。《春秋元命苞》中载,后稷的母亲姜嫄游历宫,在一个叫扶桑的地方,脚踩了一个大脚印,然后生下了后稷。在《诗经》中,桑或桑林也大多与男女之情有关,如《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都是描写男女在桑林中幽会。男女之所以要在桑林约会,除了桑林之地幽静,适合说悄悄话以外,也与桑象征生命、生殖力有关。
"桑"又与"丧"谐音,因此桑树也象征死亡。有这样的传说:南方赤帝的女儿学道成仙,居住在南阳崿山的桑树上,赤帝以火焚之,其女因此升天,所以有"帝女之桑"之说。另外,古时墓地旁边多植桑树,也表明了桑树的这种象征意义。
从上面所述桑的象征意义看,桑代表生命的生、死两极,生、死也由此轮回。爻辞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全系在丛生的桑树之上!其意正在于警示人们注意生存与死亡之间的转化。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与"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致的矛盾转化规律。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上九:使否塞的局面倾覆,先是否塞后高兴。
倾,使……倾覆。"倾否"之"倾"犹"休否"之"休",都是使动用法,同样反映出由否塞向通泰转化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君子们先是在否塞的环境中郁郁寡欢不得志,后拨乱反正,转"否"为"泰"而扬眉吐气,洋溢出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说"先否后喜"。
读了《泰》《否》两卦,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其中深沉的忧患意识,安与危、成与败、生与死等的转化似乎只是瞬间之事。这不禁令我们想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那段经典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否应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的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
|
|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 | 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 | 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 | 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 | 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 | 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 | 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 | 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 | 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 | 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 | 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 | 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