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37節:十二《否》:烏雲遮不住太陽(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初六:拔茅草而牽引它的同類,占問吉,通順。
  《泰》《否》二卦都有"拔茅茹以其匯"一句,但因為語境不同,喻意也不相同。在《泰》中比喻君子同心同德、攜手創業;在《否》中比喻君子鏟除國君身邊結黨營私、朋比為姦的小人。處《泰》之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條件,君子可以大幹一番事業,因此直接說"徵吉";而處《否》之時,小人當道,環境惡劣,君子要想有所作為,首先要清君側,鏟除當道小人,改變這種否的局面為亨通的局面,因此說"貞吉,亨",《象》說"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包容奉承,小人吉,大人不順。
  政治黑暗、社會混亂之時,小人靠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發跡得勢。小人奉承地位、權勢比自己顯赫的人,也喜歡被地位、權勢不如自己的人奉承,這是小人的慣用伎倆和慣有心理,因此說"包承,小人吉"。但光明磊落、正氣凜然的大人,鄙夷、不屑於此道,即使處"否"之時,也恪守正道、潔身自愛,不與小人同流,出污泥而不染,自然不容於當時,難以得志,因此說"大人否亨",《象》說"大人否亨,不亂群也"--"不亂群也"也就是"不亂於群",不與小人同流的意思。
  如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雖然身處國君昏庸、佞臣當道的政治環境中,但出污泥而不染,舉世混濁而獨清,衆人皆醉而獨醒。就是一個"不亂群"的典型代表。
  六三:包羞。
  六三:蒙受恥辱。
  本爻卦辭過於簡單,沒有主語,也沒有斷辭,提供的信息量很少,衹能從《否》卦的總體背景來理解。
  在否不通的政治環境中,正直的大臣本應"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但為了顧全大局,有時需要忍辱負重、包容蒙受恥辱。例如,宋真宗在位年間,天下本不太平,暗流涌動,危機四伏。但宋真宗卻想通過封禪來粉飾太平。然而,依照慣例,要進行封禪,必須要天降祥瑞纔行,但祥瑞卻遲遲沒有出現。大臣王欽若看透了真宗的心事,說:"祥瑞這東西,過去也有造出來的,衹要君王深信而且崇奉它們,明白地宣示天下,那和真的沒有什麽不同。"於是,真宗就偽造了神人的"天降之書",朝中拍馬屁的大臣又引經據典來附和、發揮,一時間朝廷上下言祥瑞成風。由於祥瑞是偽造出來的,宋真宗心裏總是有點發虛,生怕正直的宰相王旦反對。王欽若又出主意說:"讓臣來把皇上的意思先告訴他,探探他的看法!"於是,王欽若尋機把此事說與王旦,王旦口頭表示將盡力配合。但宋真宗還是不放心,在一次小型宴會上賜給王旦一壇酒,要他回去和傢人共享。王旦回傢打開一看,原來是滿滿一壇大珍珠。如此一來,對於偽造天書封禪之事,王旦即便本來有不同的看法,也不好、不能再說什麽了。
  對小人而言,奉承討好也並不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都行得通,也會自討沒趣、自尋尷尬,這就是俗話說的"拍馬屁拍得不是時候(地方)"。仍舉宋代的一個例子。有一次,北宋宰相寇準在中書省會餐時,鬍須不小心沾上了湯水。寇準的部下丁謂是個喜歡逢迎拍馬的小人,連忙上前給"寇大人"擦拂鬍須。寇準很看不慣這種嘴臉,當即加以責備,弄得厚臉皮的丁謂竟也羞愧萬分,後世稱逢迎討好為"拂須"即由此而來。
  進一步說,小人靠阿諛奉迎、留須拍馬、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等不正當的手段可以一時發跡得勢、竊據高位,但最終免不了落個身敗名裂、遺臭萬年、自取其羞的下場。這種人爬得越高,往往也摔得越重,就如同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負蝂傳》中所描寫了一種背善負而又好爬高、名叫負蝂的小蟲,"背愈重,雖睏劇不止也",最後墜地摔死而後止。如宋朝的大姦臣秦檜權傾一時而陷害忠良、賣國求榮、壞事幹盡,不僅自身落了個可恥的下場,也連累其後人蒙羞。他的十七世孫秦澗泉,曾於嶽飛墓前題詩云:"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