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陌上花開 》
第37節: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1)
安意如 An Yiru
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
前時我在南京,想去烏衣巷一遊,終因時間太緊而放棄。去烏衣巷要經過朱雀橋,兩者相離甚近。那首耳熟能詳的詩這樣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說到底我是因為劉禹錫去的,就是想夕陽西下的時候去,看那夕陽餘暉下的烏衣巷,朱雀橋邊的野草花,站在那裏想一想曾經顯赫一時的王謝世傢。當然,做這一切的時候要自動省略身後這城市的喧囂。
站在歷史的遺碑前憑吊,像撲入墳墓的祝英臺,把自己融入到當中,這種感情凄豔得讓人想着就戰慄不已。現在我在一座北方城市裏,它的名字裏也有一個"京"字。亦是王朝故都,我在這溫暖蕭瑟的風沙城池裏,依然禁不住思慕一個南國的絶品男子--衆神仰望的謝安。
不止是東晉一朝,在整個魏晉南朝,及其後的1700年中,他的風儀落入時人眼中,後人筆下,載入史册之中,如天空高懸的北極星,光芒閃現萬世不墮。
他一生,恰似春上花開,明光曉映,着眼處,處處是風流,使人無從說起,他品性高潔,叫旁人都身不由己做了路人,遠處看花看風景,天地雖好,明白不會屬於一個人,終是不能折得一枝回去,要放下心願,留得春色獨自開。連李白那樣絶頂風流,絶世狂放的男子,在謝安的荒墳前仍忍不住自慚形穢,淚落如雨。他是多麽的羨慕謝安,想和他一樣,建功立業。
題目是李白的一句詩"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是第一次,我覺得小白的詩裏煙火氣重,"傲然攜妓"四個字太沉,不足以說透謝安的瀟灑出世。然而有了小白的這一句,我們終於有個落腳處,一切且由東山說起。
安石真正的人生,是由東山開始啓程的。而後來手握大權的他,為了嚮皇帝表示自己無心爭權的淡泊意志,還建了一座"東山墅"作政治暗示。東山歸隱,東山再起,歸葬東山。這座位於曹娥江岸的山被後人稱之為"謝安山",和"東山妓"一樣成了謝安私人的標志。在後來的唐朝,這座山,幾乎成了所有詩人尋夢之旅的起點。而謝安,在山水之間漸漸升騰成了精神圖騰,遙遙掌控着他身後的時代。
直至今日,關於謝安的爭論仍不息。有人說他是有心仕途的,一開始的棄官歸隱是官職太小,無法施展他遠大的才華,不如棄之,走出烏衣巷到東山去韜光養晦,伺機再出。別人隱居是清茶淡飯閉門謝客,謝安則反其道而行之,他擁美在懷,與當時的天下名士交遊,這樣以進為退的手段,他一生都運用得極妥當。
彩袖殷勤捧玉鐘,文人雅士談笑潑墨,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伴隨着女人翻飛的長袖,楊柳般舞動的腰肢,像煙雲一樣從東山上飄散開來。
謝安他不是倨傲,他是在守望着的,於煙花叢中冷眼旁觀天下大勢,如隱居茅廬的孔明,知道什麽時候該過自己的生活,什麽時候又得站出來,順應時代的需要。謝安的夫人劉氏問他,你為什麽不做官呢?安石回答,會有那麽一天的,這是免不了的。
果然不能免。終此一生,他都是一個對自己,對世事有着清晰判斷的人,從未失誤過。這也是個奇跡。
如果不是謝萬領兵失敗,被恆溫廢為庶人,謝氏傢族急需人出來主持大局,擔負起延續傢族榮耀的責任,想來安石是不會出山的,他一隱東山二十年,四十歲纔出山,這是個可怕的數字,不要說在人壽命偏短的古代,即使是在今朝,四十歲出仕也嫌晚了。何況一開始,他還不是身居要職,衹在桓溫帳下做"司馬",從底層做起。
他也必須從林泉之間回到塵世來,卸下偶像的光環,面對大衆對他的懷疑和指責。不要以為衹有謝安一個人聰明,不要以為他以隱居不出來提高自己的聲望,衆人就會盲目應和。在他出仕之初,他是受到很多的置疑和冷嘲熱諷的。
引兩個故事,可見一斑。其一是,他從建康出發到桓溫那兒去上任,城裏的名士都跑來給他送行,這時有個叫高崧的,喝了點酒兒,就裝醉看着他說:"哎,人傢都說,你要不出山,可怎麽面對天下的老百姓呢?現在你出山了,天下的老百姓又怎麽面對你呀?"
再一個是,他到了桓溫那兒之後,有人給桓溫送來了一種草藥,就是中藥裏常用的"遠志",而這個"遠志",還有一個名字叫"小草",桓溫有意無意問起,"這一種草藥怎麽會有兩個名字呢?"這時參軍郝隆意味深長地一笑:"桓公您不知道啊,這草藥,隱在山石中的部分就叫'遠志',可長在山石外的呢,"他瞟一眼謝安,"就叫'小草'啊!"
這郝隆也是個有才學的,他正是藉此諷刺謝安隱居時名滿天下,好比"遠志",而出山後呢,就來當個小司馬,也不過就"小草"一棵。這個比喻用得很巧,連不願傷謝安面子的桓溫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嗯,這話說得絶妙啊!"
謝安聞言,一笑而已。他不卑不亢,態度從容。沒有什麽是可以折辱他的,在混亂的世事中,一切不可輓回的頽敗,他暗自堅持着某些事物和原則,把握着它們,使其不被攪擾,更改。尤為難得的是,他堅持的時候是如此從容的。他一生都是從容的,無論是符堅率百萬之師投鞭斷流之時,還是恆溫欲篡位,將刀斧手埋伏在帳後時,他都冷靜以對,從容到令人驚怔的地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 | 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 第3節:自序·薔薇記(1) | 第4節:自序·薔薇記(2) |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 | 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 | 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 | 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 | 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 | 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 | 第16節:樂府三行(1) | 第17節:樂府三行(2) | 第18節:樂府三行(3) | 第19節:樂府三行(4) | 第20節:樂府三行(5) | 第21節:樂府三行(6) | 第22節:樂府三行(7) |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 | 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