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嚮權威發難、顛覆文學——十作傢批判(一) 》
一次力不從心的越軌(7)
朱大可 Zhu Dake
對一份訪談錄的單嚮訪問 梁曉聲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出版之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註,媒體上的議論也衆說紛紜、褒貶不一,《海上文壇》1998年第9期以“本刊特稿”刊發了題為《梁曉聲的社會學目光》的訪談錄。這份訪談錄對我們瞭解梁曉聲《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一書的寫作初衷,對我們理解梁曉聲在此書中所表現出的強烈的道德激情,都具有參考價值。然而,讀過之後,我們卻仍然有許多睏惑與不解,不知如何與梁曉聲本人溝通,故而在此戲擬一份對梁曉聲的單嚮訪問,以求教正於方傢及梁曉聲本人。 梁曉聲:1996年産生(寫作《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想法,……沒特別為此書收集素材。因為我關註階層形成的過程已經多年了,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總總的事,早已印在頭腦中了…… 坷 垃:沒特別為此書收集素材,是否可以理解為你自己認為印在頭腦中的東西,衹須羅列出來便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但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人和事,似乎並不具有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性,或者說,作為一本自以為具有社會學目光的著作,用這些沒有什麽普遍性的事例來說明問題存在着方法上的失當,不知您是否已經覺察?或者是已經覺察了但難抑製自己創作衝動、難以控製自己的道德激憤? 梁曉聲:我是中國人,又是作傢,正處這一時代,觀而思之,極想留下一點兒力所能及的記載。為後人研究這一時代,提供那怕百分之幾的參考。 坷 垃:這種良好的願望我是很能理解的,但如果你提供了一份並非真實的參考,或者令僅衹是提供了一份帶着強烈個人色彩的偏頗的道德判斷,豈不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如果這樣的話,不是與你的初衷、與你的真誠善良的願望相悖?你考慮過人們對你這本書的價值的懷疑嗎? 梁曉聲:事實上我嚮許多搞社會學研究的朋友談起過,他們或者善意地嘲笑我,挖苦我,或友愛地奉勸我打消念頭。 坷 垃:以我的理解,他們的態度中包含着對你的社會學分析能力的擔心,特別是你不可能采用嚴謹的社會學方法來進行分析,這就使這本書的社會學價值大打了折扣,你不覺得與你的書名不大相稱嗎? 梁曉聲:原也不想定此書名,明知會遭人非議。 坷 垃:怎麽又定了呢? 梁曉聲:列了十來個書名,都不倫不類。30幾歲時,非常怕遭人非議,如今我近50歲了,再過10年60歲了,進入了老年了。於是不再意識收縮,對一切方面的一切非議,全不在意了。 坷 垃:我很敬佩你的勇氣。但這是否恰恰說明了你的勇氣是因為對學術與學理的無知所帶來的、是一種無知的魯莽呢?作為一個知名作傢,如果以這種姿態進入社會思想領域,不是顯得非常幼稚可笑嗎? 梁曉聲:中國作傢尤其在思想方面,受到壓抑的歷史實在太久了,於是思想的能動性漸漸萎縮了,喪失了。我主張自己恢復這種能動。我自己不是很得意於這些“東西”。但也不在乎任何方面任何人的說三道四。我實際上等於是在“收拾”記憶和思考。……我對我這類東西不滿意。主要是指文采方面。理念的思考,一邊削土豆剝蔥皮也能進行。文采的激發與活躍卻不行。需要好的狀態。我本可以寫得稍微出色點兒,但頸椎病折磨我,往往衹能進行理念思維,文采就無奈強求了…… 坷 垃: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這本書的問題並不在文采,而正在於理念思維的缺少和不夠嚴肅與嚴謹,在評擊拜金主義、官僚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時候夾雜着過多的怨氣,在強烈的道德激憤下失去了公允的理性的判斷,所以顯得偏頗,而批判的力量也因此被消解了,倒更像是在作秀。你自己怎麽看? 梁曉聲:我虛心接受關於“偏頗”的指責和批評。在今天,人要做到對許多現象許多世態的看法、想法不偏頗,是很難的,也是很高的要求。……我在理念上其實並不算偏頗。起碼我時時提醒自己要最大程度地接近公允。但是我的文風有時確確實實有明顯的偏頗色彩。我以後會改。但也不打算改到極溫良的程度。社會有時也需要幾個有棱角的作傢寫點兒有棱角的文章。當溫良的成為了大多數,我就做不討人喜歡的少數吧!這也算是一種自覺的生態平衡意識吧!…… 坷 垃:但是從你的書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文風的偏頗,而確實就是理念的偏頗,是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覺代替知識、用激情代替分析。這不是想不想讓自己的文章有棱角的問題,而是想不想把理性的公允作為知識者的基本態度的問題。如果意識到了並且能夠做到理性的公允,卻故意要出來做那偏頗的少數,以期引起社會的關註,是否可以理解為在道德激情中作秀呢?譬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就對你的作秀法很不以為然。 梁曉聲:我想,我在他們心目中,大概像一隻蹲在樹上朝人們搔首弄姿做態的猴子。法國19世紀的貴族就是這麽看待梅裏美的。 坷 垃:你既如此認識,那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以上單嚮訪問中梁曉聲的“回答”均引自王雪瑛對梁曉聲的訪談錄,見於1998年第9期《海上文壇》。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我在這裏對梁曉聲的單嚮訪問僅僅衹是一個戲擬,附在這裏,作為“關於《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的一個補充。也算是對他的“社會學目光”的一種疑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圍城》,獨特的文學現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於形式 | 理智大於感情 | 局部大於整體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強合 | 自傷其類的比喻 | 《圍城》裏什麽都有,就是沒有小說 | 錢鐘書能夠與魯迅比肩? | 文人和大衆的虛假和解 | 煽情主義的話語策略 | 行走在苦難和甜蜜之間 | 民族話語和道德話語 | "人格結構"與"憂患意識" | 與國傢的和解--一個王朝的背影 | 傢園景象和母親話語 | 當代散文的細小命運 | 王蒙迷霧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上)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上)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下)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