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如果明天人類消失了:沒有我們的世界   》 第35節:第六章 非洲悖論(7)      艾倫·韋斯曼 Alan Weisman

  統計大象的數量是大衛·威斯騰今天的任務--他從事這項工作已將近三十年。他在坦桑尼亞長大,是英國一個知名的狩獵者的兒子,孩提時代就經常跟隨他攜帶槍支的父親徒步行走好幾天,卻不見其他人的蹤影。他這輩子就射殺了一隻動物;奄奄一息的疣豬的眼神澆滅了他對狩獵的所有激情。他的父親死於象牙之下,後來母親帶着她的孩子搬到了相對安全的倫敦。大衛在大學學習動物學,隨後回到了非洲。
  朝奈洛比的東南方向飛行一小時,乞力馬紮羅山便在眼前,它那不斷融化的雪頂仿佛是烈日下滴落下來的奶油膏。山前,青翠的沼澤突然出現在一片鹼性盆地中,火山的斜坡上流淌下來的泉水註入到沼澤中。這裏是安博塞利,非洲面積最小、物種最豐富的公園之一,對於那些想拍攝乞力馬紮羅山前象群剪影的遊客們而言,這可是不容錯過的地點。以前,衹有在旱季才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因為野生動物會在這個時節涌入安博塞利的沼澤緑洲,靠香蒲和莎草為生。可是現在,它們常年呆在這裏了。"大象不應該是定居動物,"威斯騰路過幾十頭大象時這樣喃喃地說。不遠處是一池泥巴滿身的河馬。
  從上往下俯瞰,環繞公園的平原看起來仿佛得了大孢子感染癥。這其實是肯尼亞的民族文化村:這些泥巴和糞便堆積起來的環狀小屋屬於馬阿塞的牧人,有些還在使用,有些已被廢棄,重歸泥土。每個院子中央草緑色的小塊土地是遊牧民族馬阿塞人帶着牲畜和傢人遷往下一片牧場之前,夜間圈養牲畜的地方,以避免掠食者的襲擊。
  隨着馬阿塞人的離開,象群來到這裏。撒哈拉幹旱後人類第一次把牲畜從北非高原上帶下來,並發展出一種表現大象和牲畜的舞蹈。牛羊啃光了熱帶草原之後,灌木叢林侵入到這裏。沒過多久,它們就長得十分高大了,成為大象的美食--它們用象牙扯下樹皮吃,推倒樹木以享用口感較嫩的樹葉,把這夷為平地之後,新長出來的將是一片草地。
  當時的大衛·威斯騰還是個研究生,他坐在安博塞利的一個山頂上,統計馬阿塞牧人領來吃草的牛,此時象群正邁着沉重的步伐從另一個方向過來吃草。儘管他後來先後擔任了安博塞利國傢公園的主任、肯尼亞野生動物服務中心負責人和非贏利性的非洲動物保護中心的創始人,但是他為牛群、大象和人統計數量的工作從未間斷過。非洲動物保護中心的工作是通過讓人類融入野生動植物環境的方式(而不是將人類與野生動植物環境隔離的方式)來保護這些環境;我們人類曾經就是生活在這其中的。
  飛機下降300英尺後,他開始做順時針盤旋,以30度的斜角轉彎。他記錄下一圈糞便和灰泥砌成的小屋--每個妻子住一所小屋:有些富有的馬阿塞人能娶上十個妻子。他計算出大致的居住人口,在他的植被地圖上標出77頭牛。從飛機上看,馬阿塞牧人看起來好像是緑色平原上的一滴血液:他們個高、自然、皮膚黝黑,穿着傳統的紅格子花呢披肩--說到傳統,這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當時的蘇格蘭傳教士在這裏分發格子呢毛毯,馬阿塞牧人發現這種材料非常暖和,而且在他們放牧的幾周內,攜帶上路也十分輕薄。
  "遊牧民族,"威斯騰壓過飛機引擎的聲音說道:"已經成為遷徙物種的代名詞。他們的行為習慣與羚羊十分相似。"和羚羊一樣,馬阿塞人在雨季把牛群帶到短草草原上,雨季停止之後再把它們帶回到水池邊。一年之中,阿博塞利的馬阿塞人平均要換8個住所。威斯騰深信,人類的這種行為在理論上有利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野生生物。
  "他們放牧牛群,把林地留給象群。大象又及時地開闢出草地。你總能有草地、森林和灌木叢林的組合。這便是熱帶草原多樣性的全部秘密所在。如果你衹有森林或草地,或許就衹能養活適合森林生活的物種或適合草地生活的生物。"
  1999年,威斯騰駕車穿越南亞利桑那州,去考察剋洛維斯人13000年前消滅當地猛獁的遺址。途中,他嚮古生態學家、更新世"射殺過度"理論的創始人保羅·馬丁描述了這個現象。從那個年代開始,美國的西南部便不再有大型食草動物。人類總是焚燒牡豆灌木叢。馬丁指着農場主租出的土地上長出的雜亂無章的牡豆問道:"你覺得象群可以在這裏棲息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第1節:序:猴之公案(1)第2節:序:猴之公案(2)第3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1)
第4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2)第5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3)第6節:第二章 夷平我們的傢園(1)
第7節:第二章 夷平我們的傢園(2)第8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1)第9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2)
第10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3)第11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4)第12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5)
第13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6)第14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7)第15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8)
第16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9)第17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1)第18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2)
第19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3)第20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4)第21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5)
第22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6)第23節:第五章 失去的動物種群(1)第24節:第五章 失去的動物種群(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