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35节:十一《泰》:政通人和享太平(2)      Cang Shouhu

  渡河属于交通之一,因此本爻中又以渡河为比喻,说明如何使不通转为通的交通道理:大河挡住人们的去路,这是不通;把掏空的葫芦捆绑在身上渡河,意在求通;渡河被大水冲走,说明交通之难;在中流的时候得到救助,这又是难中得通。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九三:没有平坦而一点不倾斜的,没有一去而不复返的。占问艰难,没有过错,不用担心,如果心中诚信,在粮食上有福可享。
  陂(pí),倾斜。艰,垦耕土地艰难,《说文》:"土难治也。"其,表示假设。
  世界上没有绝对平坦的道路,再平坦的路也不会没有一点倾斜;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走向其对立面,没有一去不复返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语通俗地阐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含有深刻的辩证思想。依据这个辩证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有利的因素可以转化为不利的因素,反之亦然。另外,从卦象上看,九三爻处于下乾与上坤交接之际,已经预示了这种转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古以农业为本,靠农业吃饭,周人更是如此,其祖先后稷即以粮食作物而命名。要发展农业,首先要开垦荒地。然而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古代,开垦荒地是非常艰难的,这是不利因素。虽然如此,但如果不在困难面前退缩,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辛勤拓荒耕耘,总会有所回报的,因此说"艰贞无咎,勿恤,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思想、行为)轻浮,由于邻国的侵略而不富,因为自己心中诚信而不加以戒备所导致。
  翩翩,本义是鸟儿飞上飞下的样子,在这里比喻思想、行为的轻浮。以,由于、因为。戒,戒备。
  自己心存诚信,这本是好事。但因此也天真、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人也是如此,因而在思想、行动上麻痹大意、不加以戒备而遭邻国侵略,这是有利的因素转化为不利的因素。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六五:帝乙把少女嫁给周文王而带给周人福祉,非常吉利。
  帝乙,商王,纣王之父。归,嫁。妹,少女的通称。祉,福祉。
  "帝乙归妹"为历史史实。其背景是这样的:周文王姬昌之父季历曾为商征伐边疆民族有大功,但功高震主,遭到帝乙之前的商王文的疑忌和杀害,从此周与商结下世仇。周文王为报杀父之仇,曾于帝乙初年,不顾国力,仓促伐商而失败。当时,商王朝统治下的部落叛乱四起,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其他叛乱部落,商王朝对于周人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商国贵族莘君的女儿嫁给周文王以安抚、笼络周人,这就是"帝乙归妹"。而周人从伐商失败的教训中也自知还无力与商相抗衡,不得不面对现实、继续维系对商的附属关系,与商修好,因而接受了这宗婚姻。"帝乙归妹"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一次出于政治目的的联姻,意在修复商、周之间破裂的关系,这符合商、周双方的共同利益,且从当时商大、周小的形势来说,商王下嫁少女于周文王,被认为是对周人的一种恩遇,可以给周人带来福祉,《诗经·大雅·大明》一诗中就表露出周人这种受宠若惊、颇为自得的心理,因此说"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因为"帝乙归妹"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商、周本已破裂的关系,所以爻辞记载、引用这一史实,进一步阐述事物由"否"向"泰"转化的道理。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城墙倒塌在壕沟中。从都邑中发布命令,不要兴兵作战,占问有麻烦。
  隍,无水的城壕、壕沟。邑,城邑、京师。《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城墙本来是挖掘城壕中的泥土垒砌而成,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设。现在城墙倒塌,城墙的泥土又回填到原来取土的城壕里,因此说"城复于隍"。城墙为什么会倒塌呢?或者是由于年久自败,或者是由于战争中被摧毁。但联系全卦由九四不利向利转化的趋势看,更有可能是人为的推倒、铲平。把城墙推倒,不再需要城墙,如同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一样,是战争、混乱局面结束的一种标志。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是把"堕坏城郭"、"夷去险阻"作为自己统一天下的标志和象征。爻辞以此进一步说明,混乱、否塞、不利的局面转化为统一、通泰、安定的局面。天下已经平定,不可再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因此说君王自都邑中发布命令告诫"勿用师",否则"贞吝"。《象》说:"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其中所说的"乱"并不是"混乱"的意思,而恰恰是"治"--安定、正常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训诂学上称为"同出而背训"。按照《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关于"都"、"邑"的界定,君王"自邑"而不是"自都"发布命令,大概因为此"邑"是征战中刚刚占领的敌方城邑,所以没有供奉宗庙先君的牌位在内,因此称为"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