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34节:十一《泰》:政通人和享太平(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思想、行为)轻浮,由于邻国的侵略而不富,因为自己心中诚信而不加以戒备所导致。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六五:帝乙把少女嫁给周文王而带给周人福祉,非常吉利。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城墙倒塌在壕沟中。从都邑中发布命令,不要兴兵作战,占问有麻烦。
  "泰"字的本义是双手捧水、水从两手之间滑落的意思,引申为通顺、通顺无阻。
  从十二辟卦的角度来讲,《坤》卦六个阴爻,纯阴无阳,象征一年之中最冷的阴历十二月;阴极阳生,一阳生为《复》卦,象征阴历一月;二阳生为《临》卦,象征阴历二月;三阳生,即为三阴爻、三阳爻的《泰》卦,象征阴历三月。阳春三月,阴阳中和,天气宜人,万物生发,一派生机盎然祥和的景象。
  因为羊在古代象征吉祥,而"羊"、"阳"二字又谐音,故有"三羊开泰"的说法。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讲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来到金平府慈云寺打斋。那天正值元宵佳节,就到金桥上观灯游玩,不想乐极生悲,唐僧被一阵妖风席卷而去,无影无踪。孙悟空急忙驾起筋斗云四处追寻,忽见天神中的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使者,变为牧羊人,赶着三只羊从西山坡下过来,被悟空识破:
  行者(悟空)道:"你们不在暗中保佑吾师,都往哪里去?"功曹道:"你师父宽了禅性,在于金平府慈云寺贪欢,所以泰极生否,乐极成悲,今被妖邪捕获。他身边有护法伽蓝保着呢。吾等知大圣连夜追寻,恐大圣不识山林,特来传报。"行者道:"你既传报,怎么隐姓埋名,赶着三个羊儿,吆吆喝喝作甚?"功曹道:"设此三羊,以应开泰之言,唤作'三羊开泰',破解你师父之否也。"
  这个故事情节中就涉及到《泰》卦以及与之相反而相成的《否》卦,"三羊开泰"也就是指《泰》卦而言。
  泰:小往大来,吉,亨。
  泰:阴去阳来,吉,通顺。
  维坊年画:三羊开泰
  小,指阴爻;大,指阳爻。往,指阴爻居上、居外;来,指阳爻居下、居内。《泰》卦乾下坤上,乾为阳,象征天;坤为阴,象征地。天本来在上,地本来在下。而《泰》卦乾下坤上,天地位置互换,象征阴阳、天地交和,对立面相反相成而达到统一,如此万物亨通,生生不息,因此说"吉,亨"。
  从人事的角度来讲,阳象征大人、君子,阴象征小人、平民。大人、君子本在上,处于统治地位;小人、平民本在下,处于被统治地位。但如果把这种关系绝对化,而不相往来交通,势必发生抗争而同归于尽。因此,居于上位的大人、君子要与处于下位的小人、平民上下互相往来交通,如此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统一的局面。也惟有如此,大人、君子才能永保其在上之位,正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以下六爻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比喻,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不通的局面转化为通顺。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初九:拔茅草而牵引它的同类,行动吉。
  茹,牵引。以,把。汇,类。征,指行为、行动。茅草根系相连,拔起一棵茅草会牵动其他的茅草,在此比喻三阳连动。阳象征君子,三阳连动象征内庭的君子同心同德、携手前进,团结率领外庭的小人在通泰的大好形势下共创事业,因此说"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葫芦掏空,用来渡河,不远就飘走了,同伴被水冲走,在中途得到救助。
  包,葫芦。荒,虚空。冯(pínɡ),渡河。遐,远。遗、亡,此指被水冲走。朋,同伴。尚,保佑、救助。中行(hánɡ),中途。
  《泰》卦乾下坤上,古易之中,"坤"又作"巛(chuān)"字,也就是古"川"字。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中,"坤"字更是毫无例外地写作"川"。商周之际,船只虽然已经发明,但是还没有普及,因此往往把掏空的葫芦捆绑在身上,用来帮助渡河,因此说"包荒,用冯河"--这里的"河"就是"坤"所象征的"川"。但因为葫芦体积、浮力较小,因此没有多远就飘走了,同渡的伙伴也被大水冲走,但幸运的是,在漂流到中流时被他人救起,或者遇到其他救生之物,因而得免于灭顶之灾,因此说"不遐遗,朋亡,得赏于中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