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開   》 第34節: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容顔為君盡(4)      安意如 An Yiru

  古樂府,尤其是《清商麯辭》與後來的文人詩大不一樣,並不完全拘泥於韻律。在詩歌結構上,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沒有什麽緊密聯繫,如同斷章。短得好像是長詩裏截出來的寥寥幾句,首尾的句子,都已佚失。細細品味,又覺這幾句意已足夠,如兩個相熟的人閑談,話到了那裏住,就在哪裏住,起身告辭,並不刻意多言。
  民歌往往直抒胸臆,語出肺腑,或餘韻悠長,意在言外,或音如裂帛,音調鏗鏘。很少精雕細琢,卻如渾金樸玉,有天然之美,相較精雕細琢的文人詩,另有一種清新動人。
  《懊儂歌》情辭懇切,麯調委婉,又運用了靈巧的形象思維,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有很多人競相模仿。《清商麯辭》裏收有十四首"懊儂歌",除了第一首是緑珠所作,其他均為後人仿作。就連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的《懊儂麯》:"藕絲作綫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也深得緑珠詩意。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的《懊儂歌》:"白鴉養雛時,夜夜啼達曙。如何羽翼成?各自東西去。"更是由樂府詩直承而來。
  麯名《懊儂》。懊儂,懊儂,這兩個字在唇舌之間挪轉,聽來仿佛有絲絲怨意。緑珠的內心是清潔的,清潔到強烈,她的善良也強烈,強烈到殺死自己,她縱身一躍留給後人的,不是怨恨,是落花沾雨墜崖時凄美從容的謝幕姿態。
  緑珠死於公元300年。600年後,杜牧來到石崇生活過的金𠔌園舊址,驚飛了滿樹雀喧,踏破了一墀蒼蘚。昔日繁華,如今風流雲散,滿目瘡痍。百感交集的詩人提筆寫下了:"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木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杜牧的心境是復雜的。我想,他對緑珠肯定有同情和肯定。然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牧嘆息的對象是金𠔌園曾經的繁華。石崇為教練傢中舞伎身形步法,以沉香屑鋪象牙床上,使她們行走,無跡者賜以珍珠。所以,我們聽到了杜牧對於曾經的繁華發出了由衷的惋惜:"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木春。"
  傍晚時分,啼鳥悲鳴伴隨着涼寒的東風傳來,墜樓人出現了--以落花的形態。緑珠的凄苦剛烈、無辜無奈都變成了杜牧筆下的落花,花開花落,自有定時。女人徹底化做了物,變成了後世男人懷想"繁華"時的一個參照,成了男人觀照歷史時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
  杜牧的詩無意中泄露了詩歌中情愛的秘密--女性自身愛恨情仇已經被男人們遺忘。他們的思維意識裏在意的是"繁華","滄桑",能令他們感慨的是"繁華事散",真正讓他們動泣的是"流水無情草木春",是永恆流轉的時光,是一個人人在歷史長潮中的短暫的顯現和最終的湮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第3節:自序·薔薇記(1)第4節:自序·薔薇記(2)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第16節:樂府三行(1)
第17節:樂府三行(2)第18節:樂府三行(3)
第19節:樂府三行(4)第20節:樂府三行(5)
第21節:樂府三行(6)第22節:樂府三行(7)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