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有德于人必有福报
秦缪公曾经在出巡的时候丢失了他的骏马,自己去找,结果看到别人已杀了他的马,大家正在分肉吃。缪公就说:“这是我的一匹骏马。”吃马的人都害怕地站起来,缪公说:“我听说吃马肉的人,不喝点酒将要中毒死去。”于是就依次让他们喝酒,那些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去。
过了三年,晋国进攻秦缪公,包围了他,以前那些吃马肉的人都说:“可以出生入死地报答吃马肉又喝酒的恩惠了。”于是就帮秦缪公从晋军里突围出来。秦缪公终于解救了危难,战胜晋国,虏获惠公而回。这是先以德待人而后自己受福的道理。
10. 楚庄王的福报
楚庄王以酒宴招待文武大臣。黄昏的时候,大家都喝得很高兴,灯火忽然熄了,于是就有一个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就拉断对方帽子的带子,并且告诉楚庄王说:“今天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人拉我的衣服,我于是就拉断了他帽子上的带子,赶快把灯点起来,看谁的帽子上没有带子。”楚庄王说:“招待大臣们饮酒,把他们给吃醉了,何必要显示你的节操,而对士人加以侮辱呢?”于是就交代左右的人说:“今天晚上同我在一起喝酒,不把帽子的带子拉断的人表示不快乐。”一百多位文武大臣,每个都拉断帽子上的带子,并点上灯,最后大家都喝得很高兴地离去。
过了两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一个大臣经常在行阵的前面,非常勇敢地杀敌,两军五次交锋,五度奋战,首先把敌人打退,到最后获得胜利。楚庄王就感到很奇怪,问道:“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又没有特别待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牺牲?”答道:“我该被处死,以前酒醉失礼,你隐瞒着不把我杀掉;我始终感怀你的恩德,想报答你,常常希望能为你牺牲,用我的热血飞溅到敌人身上去,我就是那天晚上被拉断帽带子的人。”最后打败晋军,楚国就因此强盛,这就是暗中助人的人一定有好报。
11. 德与怨不分大小
赵宣孟将到绛那个地方去,看到枯桑下有一个饥饿的人躺在那里不能动,宣孟下车亲自口含食物喂给他吃。饥饿的人先吞了两口食物才能睁开眼睛,宣孟问他为什么饿到如此地步?答道:“我住在绛,归来以后粮食吃完了,既羞于讨饭,又不想自尽,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宣孟供给他饮食,并送两块肉,他行礼领受,但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说:“刚才吃的食物味道好,要送给我的老母亲吃。”宣孟说:“你先把这个吃掉,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替他盛了一些食物,另外又给他两块干肉和一百个钱。
到了绛,过了三年,晋灵公想要杀宣孟,在房子里埋伏士人,把宣孟叫来一同喝酒,宣孟知道了,饮酒中途跑出来。灵公命令房中士人赶快去杀他,其中有一人追得很快,等他追上了宣孟,就对宣孟说:“果然是你!让我代你牺牲。”宣孟说:“你叫什么名字?”那人返身回去,又说:“你为什么要问我的名字?我是那棵枯桑下饥饿的人。”于是就返身回去与武士相斗而死,而宣孟得以活命,这就是所说的德惠。
所以把恩惠施给君子,君子就能托你的福;把恩惠给小人,小人就能为你尽力;把恩德给一个人而一个人就能活下去,何况把恩惠给一万人呢?所以恩德不分大小,怨仇也不分大小,怎么可以不多积德,而除去怨仇呢!一定要对别人有好处!对别人多做好事,将来定有好报;和别人结怨,将来一定有恶报。内心怎样,表现在外面的就怎样,这都需要注意,这就是《书经》上所说的德无大小的说法。《诗经》上说:“勇武的武夫,正是公侯的保卫者。”又说:“有那么多的贤士,文王的天下才能够太平。”人主怎么可以不重视士人呢!
12. 袁盎不杀从史
汉孝景帝的时候,吴、楚两国反叛,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奉使到吴国,吴王想用他做将军,他不答应。吴王想杀他,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来围攻袁盎。
袁盎做吴国宰相时,从史和袁盎的侍女私相往来,袁盎知道,但并没有揭穿他,仍然像老朋友那样的去待他。有人告诉从史,从史畏惧就想逃走,袁盎自己追上去,并把侍女送给他,又让他再做从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