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嚮權威發難、顛覆文學——十作傢批判(一) 》
一次力不從心的越軌(4)
朱大可 Zhu Dake
劃分依據的混亂與分析的缺失 既然說到劃分依據與階層分析,那麽我們首先就必須尊重學理。 對分析對象進行分類,應該采用同一的依據,這是一個基本常識。梁曉聲當然是懂得這個常識的,所以,他強調了他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劃分的基本依據是其經濟收入和經濟地位。轉換成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口袋裏鈔票的厚度。非常有錢、相當有錢、很有錢、有一些錢、剛剛滿足日常基本的生活消費、無法保證基本溫飽等等,這是最淺顯也最簡單最直接的劃分依據,但在梁曉聲的描述中卻出現某種程度的交叉與混亂。這當然不是他故意要這樣的,實在是因為他的方法的失當和統計資料的缺乏。我之所以在前面提出文體問題,正是基於考慮。階層劃分如果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量的界定,出現混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我們在書中更多地看到的衹是簡單的職業劃分和職業差別。更何況,我們社會目前客觀存在着的“隱形收入”和“灰色收入”問題,使得統計學意義上的數據幾乎無法獲得。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未經細緻而有效的調查,就匆忙結論,是難免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社會經濟問題文學化的,而這也正是梁曉聲分類混亂的原因之所在。 其次則是階層分析的缺失。一部名為《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的大書,缺失了學理意義上的分析,其可信度還剩下幾分呢?誠然,書中不乏分析,但更多的是描述性的而非學理性的分析。描述衹能說明個案,卻無法闡明類的問題。對於現階段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價值取嚮、政治態度、生活趣味、心理特質、人格特徵……等等作為階層分析的必備指標,僅僅通過幾個極富小說特徵的個案描述,是根本無法立論的。當然,如果我們越俎代庖地替梁曉聲換一個書名,改為《中國社會各職業階層生活狀態報告》,那也許是比較相宜甚或是恰如其分的。但我們現在面對的分明是一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那麽它所缺少的科學理性的分析便是一個致命的缺失。也正是這個缺失使我們對它的意義和價值産生了懷疑。我們當然是有比較的,一個最簡單的參照就是多年前那部曾經風行的《山坳上的中國》,那是一部資料詳實、數據精確、邏輯嚴密、分析精當的著作,可以說,那樣的著作纔配稱為“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而眼下的這部不倫不類的小說化了的社會生活報告就衹能寬泛地稱之為一種讀物了。 在這裏,我要再次強調,知識階層或知識分子自覺地關註社會公共事務、關懷傢國民族命運、擔當社會良知,必須建立在知識學理的基礎上,必須具備嚴肅而且嚴謹的科學理性。誠如學者南帆先生所說:“知識階層的可貴不是勇於承擔這種使命;知識階層的無可代替在於他們利用知識實踐這種使命。必須看到,由於人格示範通常是直接的、形象的,包含了戲劇情節;於是,這種顯而易見的召喚 産生了巨大的反響,以致於人們無意地忽視了知識本身的意義。”我現在覺得這段話就好像是專門針對梁曉聲以及其它的梁曉聲們說的。如果忽視或者忽略了這一點,一味地依賴生活感性和道德激情,那就是帶了一個壞頭,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梁曉聲們顯然存在着知識準備不足的問題,所以最明智的做法,還是回到文學中去,用自己運用自如的小說方式去關懷今生去擔當社會良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圍城》,獨特的文學現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於形式 | 理智大於感情 | 局部大於整體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強合 | 自傷其類的比喻 | 《圍城》裏什麽都有,就是沒有小說 | 錢鐘書能夠與魯迅比肩? | 文人和大衆的虛假和解 | 煽情主義的話語策略 | 行走在苦難和甜蜜之間 | 民族話語和道德話語 | "人格結構"與"憂患意識" | 與國傢的和解--一個王朝的背影 | 傢園景象和母親話語 | 當代散文的細小命運 | 王蒙迷霧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上)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上)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下)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