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權謀書   》 第33節:施恩必有福報(3)      劉嚮 Liu Xiang

  9. 有德於人必有福報
  秦繆公曾經在出巡的時候丟失了他的駿馬,自己去找,結果看到別人已殺了他的馬,大傢正在分肉吃。繆公就說:“這是我的一匹駿馬。”吃馬的人都害怕地站起來,繆公說:“我聽說吃馬肉的人,不喝點酒將要中毒死去。”於是就依次讓他們喝酒,那些殺馬的人都慚愧地離去。
  過了三年,晉國進攻秦繆公,包圍了他,以前那些吃馬肉的人都說:“可以出生入死地報答吃馬肉又喝酒的恩惠了。”於是就幫秦繆公從晉軍裏突圍出來。秦繆公終於解救了危難,戰勝晉國,虜獲惠公而回。這是先以德待人而後自己受福的道理。
  10. 楚莊王的福報
  楚莊王以酒宴招待文武大臣。黃昏的時候,大傢都喝得很高興,燈火忽然熄了,於是就有一個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就拉斷對方帽子的帶子,並且告訴楚莊王說:“今天燈火熄滅的時候,有人拉我的衣服,我於是就拉斷了他帽子上的帶子,趕快把燈點起來,看誰的帽子上沒有帶子。”楚莊王說:“招待大臣們飲酒,把他們給吃醉了,何必要顯示你的節操,而對士人加以侮辱呢?”於是就交代左右的人說:“今天晚上同我在一起喝酒,不把帽子的帶子拉斷的人表示不快樂。”一百多位文武大臣,每個都拉斷帽子上的帶子,並點上燈,最後大傢都喝得很高興地離去。
  過了兩年,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一個大臣經常在行陣的前面,非常勇敢地殺敵,兩軍五次交鋒,五度奮戰,首先把敵人打退,到最後獲得勝利。楚莊王就感到很奇怪,問道:“我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品德,又沒有特別待你,你為什麽這樣毫不猶豫地為我犧牲?”答道:“我該被處死,以前酒醉失禮,你隱瞞着不把我殺掉;我始終感懷你的恩德,想報答你,常常希望能為你犧牲,用我的熱血飛濺到敵人身上去,我就是那天晚上被拉斷帽帶子的人。”最後打敗晉軍,楚國就因此強盛,這就是暗中助人的人一定有好報。
  11. 德與怨不分大小
  趙宣孟將到絳那個地方去,看到枯桑下有一個饑餓的人躺在那裏不能動,宣孟下車親自口含食物喂給他吃。饑餓的人先吞了兩口食物才能睜開眼睛,宣孟問他為什麽餓到如此地步?答道:“我住在絳,歸來以後糧食吃完了,既羞於討飯,又不想自盡,所以纔到這種地步。”宣孟供給他飲食,並送兩塊肉,他行禮領受,但不敢吃,問他為什麽,他說:“剛纔吃的食物味道好,要送給我的老母親吃。”宣孟說:“你先把這個吃掉,我另外再給你。”於是又替他盛了一些食物,另外又給他兩塊幹肉和一百個錢。
  到了絳,過了三年,晉靈公想要殺宣孟,在房子裏埋伏士人,把宣孟叫來一同喝酒,宣孟知道了,飲酒中途跑出來。靈公命令房中士人趕快去殺他,其中有一人追得很快,等他追上了宣孟,就對宣孟說:“果然是你!讓我代你犧牲。”宣孟說:“你叫什麽名字?”那人返身回去,又說:“你為什麽要問我的名字?我是那棵枯桑下饑餓的人。”於是就返身回去與武士相鬥而死,而宣孟得以活命,這就是所說的德惠。
  所以把恩惠施給君子,君子就能托你的福;把恩惠給小人,小人就能為你盡力;把恩德給一個人而一個人就能活下去,何況把恩惠給一萬人呢?所以恩德不分大小,怨仇也不分大小,怎麽可以不多積德,而除去怨仇呢!一定要對別人有好處!對別人多做好事,將來定有好報;和別人結怨,將來一定有惡報。內心怎樣,表現在外面的就怎樣,這都需要註意,這就是《書經》上所說的德無大小的說法。《詩經》上說:“勇武的武夫,正是公侯的保衛者。”又說:“有那麽多的賢士,文王的天下才能夠太平。”人主怎麽可以不重視士人呢!
  12. 袁盎不殺從史
  漢孝景帝的時候,吳、楚兩國反叛,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奉使到吳國,吳王想用他做將軍,他不答應。吳王想殺他,派一名都尉率領五百人來圍攻袁盎。
  袁盎做吳國宰相時,從史和袁盎的侍女私相往來,袁盎知道,但並沒有揭穿他,仍然像老朋友那樣的去待他。有人告訴從史,從史畏懼就想逃走,袁盎自己追上去,並把侍女送給他,又讓他再做從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領袖之道(1)第3節:領袖之道(2)第4節:領袖之道(3)
第5節:領袖之道(4)第6節:領袖之道(5)第7節:領袖之道(6)第8節:領袖之道(7)
第9節:領袖之道(8)第10節:為官之道(1)第11節:為官之道(2)第12節:為官之道(3)
第13節:為官之道(4)第14節:為官之道(5)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