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31節:十《履》:由行為到規範(1)      臧守虎 Cang Shouhu

  既,已經。雨,用作動詞,下雨。處,停止。尚,還。德,通"得",可以、能夠。幾,接近。望,月近滿圓。
  陰氣經過不斷地蓄積,達到一定的程度,與陽氣中和而成雨,雨過天晴,又可以繼續運載莊稼,因此說"既雨既處,尚德載"。
  日為陽、月為陰。陰氣進一步蓄積,有超過陽氣的趨勢。反應在月亮上,月亮接近圓滿。引申到人事領域中,月為陰,象徵婦人;日為陽,象徵丈夫。物極則反,月滿則虧,因此告誡說"婦貞厲"。陰陽二者彼此消長,月亮接近圓滿的時候,意味着陽氣衰微。陽又象徵行為的能力,陽微表明不具備行為能力,因此又說"君子徵兇",《象》說"君子徵兇,有所疑也",這有點結合月相而占的味道了。其實,陰陽本為一對平行的概念,陰消陽長、陽長陰消都是正常之事,男女之間也是平等的,爻辭說"婦貞厲,月幾望,君子貞兇"反映了一種尚陽抑陰、男尊女卑的觀念。
  十《履》:由行為到規範
  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踩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人,通順。
  初九:素履往,無咎。
  初九:穿着素色鞋子走路,沒有過錯。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九二: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盲人占問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於大君。
  六三:眼有疾而視物,足有疾而行路,踩上老虎的尾巴,(老虎)咬人,兇。武人侍奉國君(就屬於這種情況)。
  九四:履虎尾,,終吉。
  九四:踩上老虎尾巴,嚇得瑟瑟發抖,最終吉。
  九五:履,貞厲。
  九五:穿着破鞋子走路,占問有危險。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上九:審視其行為,考察其吉兇,不久就會很通順。
  履,本義是"鞋子"的意思。鞋子是用來走路的,因此又引申為行走、踐踏、行為。走路要遵循一定的路徑、規則。同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行為規範,這在古代統稱為"禮"。因此,"履"又引申出"禮"的意思,如《序卦》雲:"履者,禮也。"而帛書《周易》中,此卦就是題為《禮》的。
  中華民族素來被譽為禮儀之邦,從《周禮》《禮記》等文獻的記載看,周代的時候,禮的興盛已蔚然可觀。
  大而言之,社會中每個人各安其位、循禮而動,才能保持社會的有序性和穩定性。反之,如果沒有禮的約束,每個人自以為是、各行其是,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由混亂走嚮毀滅。《管子·五輔》中把上下、貴賤、長幼、貧富這八個方面作為禮的大綱。認為如果上下之間沒有禮儀就會導致混亂,貴賤之間沒有分別就會導致爭鬥,長幼之間沒有等級就會違背倫理,貧富之間沒有限度就會失去秩序。所以人必須學習禮儀然後才能態度恭敬,態度恭敬然後才能知道尊讓,知道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之間不相逾越,纔不會産生混亂和禍患。
  在封建等級社會中,禮對統治階級來說更有其特殊的意義,這首先可以使統治者穩享統治。如《論語·顔淵》中載:齊景公嚮孔子請教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說:"國君要像個國君的樣子,大臣要像個大臣的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個兒子的樣子。"齊景公感嘆叫好:"對呀!的確應該是這樣!國君不像國君,大臣不像大臣,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雖然有糧食吃,我能夠吃得下去嗎?"
  也衹有規定下禮數,才能體現出統治者的顯赫尊貴。西漢初,天下已定。有一次,劉邦設宴招待群臣群臣飲酒爭功,酒喝多了後,有的大呼小叫,有的拔劍擊柱,根本沒把劉邦放在眼裏,弄得劉邦提心吊膽,一臉的不高興。於是,命令叔孫通製定禮儀。等叔孫通製定禮儀後,再喝酒時,沒人再敢大呼小叫、喧嘩失禮。這下劉邦高興了:"吾乃今知為皇帝之貴也。"於是對叔孫通大加封賞。
  小而言之,禮也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衹有循禮而動,其行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才能體現出人的尊嚴和價值,如《詩·相鼠》中雲:"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鬍不遄死?"--老鼠還講究體面,人如果沒有禮儀,不如死了算了。《論語·季氏》篇載孔子語雲:"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你就沒法講話;不學禮,你就無法立身。總之,還用《論語·顔淵》中的話說,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