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向权威发难、颠覆文学——十作家批判(一) 》
理念大于形式
朱大可 Zhu Dake
中国传统文学是以"文以载道"为精神和标准的,"文以载道"说充分体现了以社会伦理为主导的价值坐标系统。在此价值系统中,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忧患意识是中国文艺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突出表现,钱钟书身处"忧患遍均安得外"的现代中国,对作为中国文学主导精神之一的忧患意识有更深刻的体验,从传统的社会伦理本体转向人类学哲学本体,使其具有极其强烈的类意识以及在对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弱点的批判意识。 在这种"类"的思想内核下,他小说《围城》中的人物与其说是文学意义上的典型,毋如说是哲学意义上的理念,为了使类的理念具象化,当然不能借助于一般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样他自然而然地采用了最写意的漫画手法,勾画出一组卡通式的人物群像,就其人物塑造而言,理念明显大于形式。在《围城》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具有普遍人性弱点的群体;比如买假文凭的方鸿渐,伪造剧作家签名赠书的范小姐,谎称三个女人抢着要嫁的陆子潇,"补筑"洋房的李梅亭以及夸大嫁妆的方家妯娌等等,无论是镀过金、留过洋的大学教授还是大字不识的粗俗妇人,其本质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虚荣,诚如荣格所言:"再没有比虚荣心更浮又更深植的缺点了。"钱钟书为了针砭人性的虚荣,将之套上男女老幼各款的衣服,令其走动起来,似乎就成为一群"个体"生命。然而除了主要人物尚且还具备较为全面的性格外,其他人物则具有太明显的漫画痕迹,只有简单的线条而无真实的色彩,以致于无法细看他们的思想感情。例如沈太太,丈夫是汉奸,她本人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熏得坐在她身旁的人要反胃,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大卫·霍克斯在《朝着痛苦微笑》一文中,认为《围城》中其他人物仿佛只是主要人物在其中活动的那个可笑的,但又完全敌对的环境的一部分,像是主要人物在一个延长了的噩梦中所见的幽灵,因而,在人物塑造上形式过于简单,理念明显大于形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围城》,独特的文学现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于形式 | 理智大于感情 | 局部大于整体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强合 | 自伤其类的比喻 | 《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 | 钱钟书能够与鲁迅比肩? | 文人和大众的虚假和解 | 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 | 行走在苦难和甜蜜之间 | 民族话语和道德话语 | "人格结构"与"忧患意识" | 与国家的和解--一个王朝的背影 | 家园景象和母亲话语 | 当代散文的细小命运 | 王蒙迷雾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上)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上)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下)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