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沉酣一梦终须醒   》 第35节:《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2)      胡适 Hu Shi    王国维 Wang Guowei

  (二)胡先生谓拙著《索隐》所阐证之人名多是"笨谜",又谓"假使一部《红楼梦》真是一串这么样的笨谜,那就真不值得猜了。"案拙著阐证本事本兼用三法,具如前述。所谓姓名关系者仅三法中之一耳,即使不确,亦未能抹杀全书。况胡先生所谥为"笨谜"者;正是中国文人习惯,在彼辈方以为必如是而后值得猜也。《世说新语》称曹娥碑后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即以当"绝妙好辞"四字。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以藁砧当夫,大刀头当还。《南史》记梁武帝时童谣有"鹿子开城门,城门鹿子开"等句。谓鹿子开者,反语为来子哭,后太子果薨。自胡先生观之,非皆"笨谜"乎?《品花宝鉴》以侯石公影袁子才,侯与袁为猴与猿之转借,公与子同为代名词,石与才则自"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之语来。《儿女英雄传》自言十三妹为"玉"字之分析,非经说破,已不易猜。又以纪献唐影年羹尧,纪与年、唐与尧虽尚简单,而献与羹则自"犬曰羹献"之文来。自胡先生观之,非皆"笨谜"乎?即如《儒林外史》之庄绍光即程绵庄,马纯上即冯粹中,牛布衣即朱草衣,均为胡先生所承认,(见胡先生所著《吴敬梓传》及附录)。然则金和跋中之所指目殆皆可信。其中如因范蠡曾号陶朱公而以范当陶,因萬字俗写作万而以万代方,亦非"笨谜"乎?然而安徽第一大文豪且用之,安见汉军第一大文豪必不出此乎?
  (三)胡先生谓拙著中刘老老所得之八两及二十两有了下落,而第四十二回王夫人所送之一百两没有下落,谓之"这种完全任意的去取,实在没有道理"。案《石头记》凡百二十回,而余之索隐尚不过数十则,有下落者记之,未有者姑阙之,此正余之审慎也。若必欲事事证明而后可,则《石头记》自言著作者有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等,而胡先生所考证者惟有曹雪芹。《石头记》中有许多大事,而胡先生所考证者惟南巡一事。将亦有"任意去取、没有道理"之消与?
  (四)胡先生以曹雪芹生平大端考定,遂断定《石头记》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即是书里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案书中既云真事隐去,并非仅隐去真姓名,则不得以书中所叙之事为真。又使宝玉为作者自身影子,则何必有甄贾两个宝玉?(鄙意甄贾二字,实因古人有正统伪朝……习见而起。贾雨村举正邪两赋而来之人物有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等,故疑甄宝玉影弘光,而贾宝玉影胤礽也。)若因赵嬷嬷有甄家接驾四次之说,而曹寅适亦接驾四次,为甄家即曹家之确证,则赵嬷嬷又说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明在甄家四次以外,安得谓贾府亦即曹家乎?胡先生因贾政为员外郎,适与员外郎曹頫相应,遂谓贾政即影曹頫。然《石头记》第三十七回有贾政任学差之说,第七十一回有"贾政回京覆命,因是学差,故不敢先到家中"云云。曹頫固未闻曾放学差也。且使贾府果为曹家影子,而此书又为雪芹自写其家庭之状况,则措词当有分寸。今观第十七回焦大之谩骂,第六十六回柳湘莲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似太不留余地。且许三礼奏参徐乾学有曰:"伊弟拜相之后,与亲家高士奇更加招摇,以致有'去了余秦桧(余国往),来了徐严嵩。乾学似庞涓,是他大长兄'之谣。又有'五方宝物归东海,万国金珠贡澹人'之对,云云。今观《石头记》第五十五回有"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之说;第四回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之护官符,显然为当时一谣一对之影子,与曹家无涉。故鄙意《石头记》原本必为康熙朝政治小说,为亲见高、徐、余、姜诸人者所草。后经曹雪芹增删,或亦许插入曹家故事,要未可以全书属之曹氏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解味红楼第10节:《红楼梦》考证(9)第11节:《红楼梦》考证(10)
第12节:《红楼梦》考证(11)第13节:《红楼梦》考证(12)第14节:《红楼梦》考证(13)
第15节:《红楼梦》考证(14)第16节:跋《红楼梦考证》(1)第17节:跋《红楼梦考证》(2)
第18节:跋《红楼梦考证》(3)第19节:清之人情小说(1)第2节:《红楼梦》考证(1)
第20节:清之人情小说(2)第21节:清之人情小说(3)第22节:清之人情小说(4)
第23节: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第24节:《红楼梦》杂论(1)第25节:《红楼梦》杂论(2)
第26节:《红楼梦》评论(1)第27节:《红楼梦》评论(2)第28节:《红楼梦》评论(3)
第29节:《红楼梦》评论(4)第3节:《红楼梦》考证(2)第30节:《红楼梦》评论(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