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开   》 第28节:郎艳独绝,世无其二(3)      安意如 An Yiru

  嵇康的不合作有更私人的原因,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故人又称他"嵇中散"。嵇康思想上倾向"曹魏"正统,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原本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
  孤高的嵇康是幸运的,他身边有在他打铁时为他拉风箱的向秀,有亦师亦友的阮籍,更有山涛这样断名分不断情谊的仁人君子。
  山涛的忍让包容,比嵇康的简单直率更值得赞赏。
  嵇康自己想必也是明白的,所以临死前他对儿子嵇绍说:"去你山伯伯那里,他会替我好好地照顾你。"这里。我们看到了超越生死,心有灵犀的情谊,不会因为一封书信而消散,不会因为我曾说过与君绝而断绝--就在那封绝交书后,山涛和嵇康才成了真正生死相知的朋友,他们的情谊超越了世俗的定义。
  渐渐,我又想到了,这绝交书可能是嵇康一生设的最精妙的一个局,他知在司马氏的统治下,自己必然会成为殉葬品,三千太学生请其免死,使他的声望达到了极致,也坚定了司马昭必杀的决心。
  嵇康必死!有没有钟会都是必然的事,因此他写这封绝交信给山涛,用语愈激烈用意却越深长--他要保全山涛,也是在托孤,在为儿子嵇绍安排后路。
  山涛一定是心领神会,他应承下来嵇康用生命传达的秘密。多年之后山涛实现了对亡友的承诺,他不仅养育了嵇绍,还给了他一个健全的人格,顺利的前程。他举荐嵇绍作秘书丞。嵇绍问山公进退的道理,山公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季,还有消长变化,更何况是人呢?"
  山涛一语道破,嵇绍却始终不明白乃父心思,山涛叹他无嵇康之"神"。人固然要坚持原则,却更要懂得顺应天时。而后,稽绍果然成为晋室忠臣,后来晋惠帝有难,百官逃散,唯嵇绍衣冠齐整,为护君王从容赴死,不失乃父之风。
  不是所有人都如山涛这样无条件的理解包容嵇康。当时这个天下最高统治者司马昭就不能容忍,他对嵇康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风仪名气,恨他的不识时务不肯就范。嵇康的绝交信刺痛了他。
  这个小民,他宁可在洛阳城外打铁也不入朝为官!司马昭想的更深刻更现实:不把这样人制服了,司马氏还怎么统治天下的文人?
  与世无争的嵇康,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世人的偶像,因他根本不曾在意。我想后来,他在刑场上看见三千太学生为自己请愿时,再淡泊的心里也会因为这些人的情义而激起些微波澜吧。
  嵇康还写了一封绝交信,这是一封真正的绝交信。写给他的好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本来也算他的朋友,可惜人品低劣,居然垂涎弟媳的美色侵犯了人家,为怕弟弟吕安记恨,居然恶人先告状,给吕安扣上"不孝"的罪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再版序·隔年见春(1)第2节:再版序·隔年见春(2)
第3节:自序·蔷薇记(1)第4节:自序·蔷薇记(2)
第5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第6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2)
第7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3)第8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1)
第9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2)第10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
第11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4)第12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5)
第13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1)第14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2)
第15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3)第16节:乐府三行(1)
第17节:乐府三行(2)第18节:乐府三行(3)
第19节:乐府三行(4)第20节:乐府三行(5)
第21节:乐府三行(6)第22节:乐府三行(7)
第23节: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第24节: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