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人生若衹如初見 》
第28節:薛濤箋上十離詩(1)
安意如 An Yiru
薛濤箋上十離詩
我想薛濤這樣的女子,還是做妓的好;如果不去做妓的話,還真沒有更好的職業適合她。尋常男子配不上她絶色的姿容和才情,也難有那個心胸去包容她做個纔女;若做個深閨貴婦,或者做個小傢碧玉,前者空虛無聊,後者日日操心傢長裏短,日子久了,再好的珍珠也成了魚目。
衹有像歌妓這樣的角色,雖然不是良傢女子,倒也空氣清甜,水源豐富,供她長袖善舞,伸展自如。所以沒什麽好可惜的,況且大多時候留得個虛名供後人欽敬,還是好過默默無聞,老死一生。要不然這世上追名逐利的心,怎麽衹見多,不見少?薛濤這樣長袖善舞,青史留名,反而是幸事一件。
當初的妓不同與日後倚樓賣笑任君挑選的妓女,她們衹歌舞助興,不賣身失色。間或有個公子相公看中了,問主人要來,收為內室。即使身為姬妾,也是一個男人的私物,或愛或厭,但怎樣地卑微到底,也比明清時的妓女們多點安慰。
唐宋的妓女,更應稱作姬,更不比怡紅院裏一叫一大串的俗豔。尤其是達官貴人宴席間應酬的女子,大多是有姿有纔的女子。娥眉婉轉,還要胸有文墨,多是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薛濤無疑是其中的翹楚。
薛濤梧桐詩讖的故事很有名。據說她八歲那年,她父親薛鄖看庭中有一棵梧桐樹開得茂盛,便以“詠梧桐”為題,口占“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兩句,讓薛濤來續答,試她才華。薛濤應聲而吟:“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親聽了,除了訝異她的才華,更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女兒今後恐怕會淪為一個迎來送往的風塵女子。薛濤後來果然成了官妓。
薛濤做的是官妓,比起和她齊名的李季蘭,放浪無忌,不是妓女,猶過妓女,倒更多一份莊重高貴。她的才情美貌名動蜀中,歷任蜀中節度使都對她既愛慕又尊重。最先賞識薛濤的是名臣韋臯。韋臯聽說薛濤詩才出衆,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後,就把她召來,要她即席賦詩,薛濤即席寫下一首《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尤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陽臺下,雨雨雲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韋臯看過贊嘆不已,傳閱給席間衆賓客,大傢也都嘆服。薛濤這首詩寫的是過巫山神女峰,《謁巫山廟》的情景。其實這樣的詩不算特別出奇,衹不過自從宋玉的《高唐賦》以後,巫山雲雨已經成了男女歡愛的代言,薛濤卻偏偏寫出了點惆悵懷古的味道,大有憑山憑水吊望,感喟世事滄桑的味道。尤其最後一句“春來空鬥畫眉長”更隱隱指責前人沉溺女色,這樣的立意出自女人之手已是不易,出自一個官妓更是殊為難得。
所以薛濤的詩好,後人贊:“工絶句,無雌聲。”是有道理的。韋臯走後,繼任的劍南節度使李德裕,對她同樣非常欣賞。後來她和李德裕在“籌邊樓”飲宴,還寫出了“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這樣見地深遠、雄渾豪邁的詩,讓人驚訝於她除了美色之外的眼界心胸。
同為女子,我們看魚玄機,感慨的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二十六歲的魚玄機因妒撻死了侍婢緑翹,斷送了自己的生命。而薛濤晚年則隱居高樓,穿起女道士的服裝,安然地接受老去的現實,因為心態平和,得享高壽。她歿後,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還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相較魚玄機,薛濤閱盡世事的淡定,更讓人傾慕。
韋臯對薛濤另眼相看,一捧再捧,把她捧成了蜀中首屈一指的交際花。韋臯是個敢於破舊除新的人,他看薛濤實在是才高,尋常男子也比不過,幹脆讓她做了自己的女秘書,擔任校書之職,幫自己處理公文。薛濤才能出衆,她做女校書有實無名。韋臯覺得委屈了她,就想上書朝廷,讓朝廷下旨封她做真正的“女校書”。我總感嘆這樣的奇思異想也衹有唐朝人才冒得出來。後來的人恪守禮教,心苗全是些枯枝敗葉,再也綻不出花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功夫應在詩外 | 第2節:人生若衹如初見(1) | 第3節:人生若衹如初見(2) | 第4節:人生若衹如初見(3) | 第5節:人生若衹如初見(4) | 第6節: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1) | 第7節: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2) | 第8節: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1) | 第9節: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2) | 第10節: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决絶(1) | 第11節: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决絶(2) | 第12節: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 第13節:羅帶同心結未成(1) | 第14節:羅帶同心結未成(2) | 第15節:羅帶同心結未成(3) | 第16節:零落成泥碾作塵 | 第17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1) | 第18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2) | 第19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3) | 第20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4) | 第21節:天不絶人願 故使儂見郎(1) | 第22節:天不絶人願 故使儂見郎(2) | 第23節:至高至明日月(1) | 第24節:至高至明日月(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