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26節:芋 泥(2)
林文月 Lin Wenyue
我自己摸索學做芋泥,更在遇見孫廚以前,嚮他討教製作方法,衹是增加信心與手藝之鍛煉而已。
芋泥的製作材料不算多,僅大芋頭、豬油、砂糖及紅棗,少許桂花醬而已。芋頭要選用大而形體完好少缺陷者,約可雙掌合抱大小為宜。若以饗十位客人,大概需要三個大芋頭,去皮後在一斤半左右。豬油最好是買生肥肉,自己熬煉出來,比較純淨香濃。量在八九兩,熬成一碗左右。至於砂糖,則可備半斤。紅棗是佈置芋泥面上以收視覺效果,故多少不拘,二十粒或更多,視情況而定,至於桂花醬,也是用以提味,一小撮便可,倘不用亦無礙。
市場上的芋頭,有時皮上有毛纖,先要衝洗幹淨,再削皮。有人對生芋易産生敏感,故不妨戴塑料手套操作衝洗去皮的工作。將去好皮的大芋頭橫切成兩釐米厚度的大片,平排於鋁製蒸鍋上。用大火蒸至每片芋頭都熟透,然後趁熱用幹淨全無葷腥氣味的刀背,或大型湯匙,將芋頭片碾壓成泥狀。這碾壓的工夫相當纍人,因為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遇熱遇水汽後,碾壓之際會呈現濃重的黏韌性,附着於刀背或湯匙之上,使操作失控,並且相當耗費力氣。但芋泥之可口處在於鬆軟細膩,所以這一層碾壓的過程十分重要,千萬偷懶不得,務求徹底碾妥,不留殘餘顆粒纔好。
接着,取一洗淨之炒菜鍋,將煉好的豬油倒入三分之二,於文火中放入碾碎成泥狀的芋頭,用鍋鏟翻炒,使芋泥與豬油全面融合,一方面又撒入砂糖,使三者互相融匯在一起。原先稍嫌幹硬的芋泥,遇油和糖即逐漸變得柔軟潤滑起來,於是,可以再加入碗內剩餘的油。其所以分兩次下油,是取漸次使潤之效果;倘使一次即下全部的油,恐芋泥將會在鍋中浮滑,而不容易吸收油分。
我曾經看過坊間的一些食譜記述,要加入一些清水以製作芋泥。但我個人的經驗是不必加入一滴水,全靠油與糖來使芋泥呈軟滑。至於另外有些人以植物油入豬油中,或減少用油量,以達到衛生之目的,亦為我所不取。
上好的芋泥必須極油極甜極濃膩。我寧可嘗一小口這樣的芋泥,也不輕易吃一碗因講究衛生而減料的"芋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 | 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 | 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 | 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 | 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 | 第8節:飲膳往事(1) | 第9節:飲膳往事(2) | 第10節:飲膳往事(3) | 第11節:飲膳往事(4) | 第12節:楔 子(1) | 第13節:楔 子(2) | 第14節:潮州魚翅(1) | 第15節:潮州魚翅(2) | 第16節:潮州魚翅(3) | 第17節:清炒蝦仁(1) | 第18節:清炒蝦仁(2) | 第19節:紅燒蹄參(1) | 第20節:紅燒蹄參(2) | 第21節:紅燒蹄參(3) | 第22節:佛跳墻(1) | 第23節:佛跳墻(2) | 第24節:佛跳墻(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