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25節:芋 泥(1)      林文月 Lin Wenyue

  芋 泥
  芋泥,是閩南甜點。第一次聽到這詞兒,也是在上海居住的兒時。母親說"江山樓"製送到外祖父府上的佳餚之中,夏季有"冰激凌",鼕季則有"芋泥"。我確信沒有聽錯,因為兒童對冰激凌總是有一分眷戀喜愛,相關的記憶是深刻的,衹是長大後反而疑惑:那時候已經有了冰激凌嗎?不過,終究也如同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一樣,如今後悔亦無從追究考核了;至於芋泥,倒是反而在其後的日子裏有了嘗食的機會,甚至自己也製作過很多次。
  芋泥,以其甜而油膩,今日無論講究衛生或養生,大概都是人人敬而遠之的點心吧。記得我剛剛學會時,常常製作,且以之分送與母親,以及當時住在士林的舅父。我的舅母是東北人,對於閩南這種甜點,不甚能忍受。舅舅食量不多,但是他略略品嚐我做的芋泥,大概也想起了他自己的年輕往事吧,曾經對我笑說:"哈啊!就是這個味道,你外婆最愛吃的,你母親和姨媽也喜歡。臺南人吃甜食啊,連螞蟻都會叫他們給毒死的。"舅舅平日比較拘謹,不苟言笑,但我記得他說這話時歡暢的神情。有時我不免想,味覺往往也可能引發一些鄉愁或深藏於心底的記憶的。
  而提及芋泥,我則又不免想起孫廚來了。
  在我任臺大中文係副教授時期,是係上最熱鬧、值得回憶的一段時間。當時,我和我的前後期同學都還十分年輕,而我們的師長也多尚未退休,或雖退休而仍在係裏擔任或兼任教授。我們平素十分崇敬師長,但遇有宴會則頗能夠談笑飲膳,流露真情。係裏常常因為師長的生日,或國外學者來臨,便於課後晚間舉辦宴會,由學生輩籌資聚餐,宴請主賓並所有師長為陪客。我們的師長以北方人居多,所以宴會的餐館多以北方口味為主。例如在忠孝東路的悅賓樓和中華路的會賓樓,尤其會賓樓更是中文係同人公私宴會常去之處。不過,有時北方口味吃多了,也想換一換別的口味;後來不知是什麽人介紹的,我們找到了在新生南路一處私人宅第內的招待所,主廚的人便是孫廚。
  孫廚的名字,已經記不得了,或者我從來就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過,難忘記的是他所烹調的地道福州菜,尤其是每當宴席將終時端上桌來的甜點"芋泥"。
  當時大傢尚未十分意識到節食衛生等問題,總是有酒則飲,餚來則食,歡暢盡興而已。師長之中,臺靜農先生與孔德成先生不嗜甜品,乃是個人飲食習慣,與年紀健康殊不相關;至於鄭騫先生和許世瑛先生,則偏好甜食。許先生教我們聲韻學,他患有先天性嚴重近視,但上課都不需看教學資料,學問深藏於腦中。他過耳不忘,曉悉學生每一個人的種種,卻往往十步之外,莫辨男女。宴席間,總是有細心的女弟子坐在身邊,為他斟酒布菜,且告知菜餚名稱。他聽見芋泥上桌,會露出天真如孩童的笑容說道:"這個,我最愛吃的。"鄭先生一嚮食量不大,但遇着甜品,每每可以獨享雙份。臺先生總是把自己的一份推嚮鄭先生面前,笑說:"因百,我這一份歸你。"
  孫廚也外出主廚,我們曾經也有幾次請他到住所來展現手藝的經驗。在挑選菜單之際,芋泥自然是不能遺漏的項目之一。可惜他的菜餚多數已事先備妥,衹臨時燒燴蒸炸而已,我無法看到他的全部製作過程。至於芋泥,他也事先已製成盛於容器內,在宴會進行到大約一半過程時,開始用大蒸籠蒸透上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第8節:飲膳往事(1)第9節:飲膳往事(2)
第10節:飲膳往事(3)第11節:飲膳往事(4)第12節:楔 子(1)
第13節:楔 子(2)第14節:潮州魚翅(1)第15節:潮州魚翅(2)
第16節:潮州魚翅(3)第17節:清炒蝦仁(1)第18節:清炒蝦仁(2)
第19節:紅燒蹄參(1)第20節:紅燒蹄參(2)第21節:紅燒蹄參(3)
第22節:佛跳墻(1)第23節:佛跳墻(2)第24節:佛跳墻(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