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25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关于此爻中的"尸"字,大部分注家解释为"尸体",这样就将本爻理解为:队打了败伤,运送尸体,因此说凶。这样的理解虽然也能讲得通,但如果结合历史来看,把"尸"解释为"木主"更为准确。
  《史记·伯夷列传》载:"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周文王去世,姬发继承王位,随即伐纣,由于刚继承王位,经验、能力各方面都不足,也还未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不足以服众,于是带着文王的牌位一同出征,一方面,表明"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史记·周本纪》)之意,同时借其父的威望巩固对部队的领导权,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但仍考虑不周,顾此失彼。武王此举虽然有助于上述目的的达到,但却有违于孝道。《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武王伐纣之前,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语气相当激烈!作为局外人的伯夷、叔齐尚且如此,况且周人自己内部!再由"或"字看,可能也正是由于周人内部在是否"载尸以行"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故占筮以决疑,占筮结果为"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四:队向左侧撤退,没有过错。
  次,撤退,如《周易尚氏学》:"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也有解释为"驻扎"的。
  中国古代存在着"尚左"还是"尚右"的分别,如《逸周书·武顺解》中云:"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东流。""吉礼左还,顺地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天以利兵。"其中分别把吉礼、武礼与天地相配,把日常的礼仪习俗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使左右与天地建立起对立关系,把尚左、尚右和宇宙精神相沟通。
  因为兴兵作战是要死人的,所以古人把兴兵作战与丧亡一样,视为不祥、凶险之事。如上引《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又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牢居左,上将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兴兵作战既然是不祥、凶险的事情,那么,按照这种规定和说法,队作战中应该是向右撤退或者驻扎的,如此方能"顺天以利兵"。因此"师左次"是不应该的,本来应该是"有咎"的。但是,因为吉事尚左,"吉礼左还,顺地以利本",又如本卦卦象所象征的:地中聚藏着水源,象征着民众,而民众是兵力的来源。"左还"、"顺地"可以使民众少一些伤亡,有利于民众这个根本。因此,"师左次"又寓吉祥的意思,所以说是"无咎"。
  上面这些都是从象征意义上说的。实际作战之中,撤退与进攻同为战争中常见的战略战术,有时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并不意味着不利或者失败。在形势不利于己,不适宜进攻的时候,审时度势,暂时撤退,也是战争中的正常之举,并不违背用兵的常道,也是没有过错的,因此说"无咎",又如《象》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六五:讨伐敌人,利于找到借口,没有过错。长子统帅队,次子用车运载牌位,贞占凶险。
  田,打猎。有,词前缀,无实义。禽,古时泛指禽兽。执言,为某种行为找借口、依据。弟子,次子。
  从表面的意思看,"田有禽"似乎是说打猎,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古代的田猎活动在很多方面与战争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往往以田猎比喻征伐。例如,周代的时候,规定每年的四季中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射猎、习武活动,不同季节中的狩猎还有不同的名称: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邢昺解释说:"此说田猎习武之事也。"本爻中的"田有禽"隐喻周人对商的征伐,大概如同殷纣王被周武王在鹿台上擒获一类的事。
  武王伐商,说到底是以下反上、以臣伐君的行为,终究有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因此,除了以"田有禽"加以隐喻、掩饰之外,还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依据,因此说"利执言",对此《程传》中一语道破:"执言,奉辞也,明其罪而讨之。"如《秦誓》《牧誓》等篇中,历数商纣王的种种罪状,即属此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