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人生若衹如初見 》
第24節:至高至明日月(2)
安意如 An Yiru
李冶十一歲時,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蘭;和薛濤一樣,李季蘭也有個薔薇詩讖的故事。說是李纔女六歲的時候,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她的父親和薛濤的父親差不多,都是又喜又驚,還都有強烈的第六感,立刻預言女兒將是個“失行婦人”。父親說“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因為詩中“架卻”諧音“嫁卻”,小小年紀即做如此驚人語,難保以後做出什麽事,趕緊着,往道觀一送,指望藉助清燈黃捲收收性子。
這事反正我左右不信,覺着比薛濤那個事還玄乎。多半是後人附會的。六歲時能有個男的不跟女的玩的性別意識就不錯了,思嫁,這也太早熟了吧,難道她媽媽胎教那麽成功?還是古代啓蒙教育早?
不過李季蘭風流放蕩是無可辯駁的。《唐才子傳》記載她和當時的名士素有往來,暢談詩文,席間言笑無忌。河間名士劉長卿有“陰重之疾”,也就是“疝氣”, 經常要用布兜托起腎囊,纔可以減少痛楚。李季蘭知道劉長卿有這種病,就用陶淵明的詩“山氣日夕佳”來笑話劉長卿的疝氣病。劉長卿名士風流,當即回以陶淵明的詩:“衆鳥欣有托。”於是舉座大笑。
這種黃段子是屬於比較深奧的,我想了半天才明白什麽意思。不過明白是明白了,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當衆和男士開這種玩笑。李道姑的潑辣大膽,讓我這個自認開放的現代人目瞪口呆。
不過,我是很喜歡李季蘭的才情的,說起來,她比前朝的纔女謝道韞(衹吟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同時代的薛濤,詩才都要高許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八至》詩,她還有一首詩是我非常喜歡的——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着相思麯,弦腸一時斷。
——李季蘭《相思怨》
這首《相思怨》深得民歌言語直白的妙處,而意境高遠,又遙遙有《古詩十九首》的古風。讀這樣的詩不難隨着詩意聯想到一些畫面:高高的樓宇上接青天,在滿天滿地的月光籠罩下,高樓仿佛是神仙住的瑤臺。一個女子在高樓上彈琴,麯調憂傷凄清,綿延直入虛空,衹有相思的麯兒,纔會這樣纏續綿長。可是,突然弦斷音裂,想必是女子思情切切,再也彈不下去了。麯散腸斷,這女子,撫琴獨坐,神情蕭索,黯然良久。像“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這種言盡意未盡的姿態,歷來是最有藝術感染力的。
可惜我這個俗人看重的這兩首詩,《唐詩鑒賞詞典》都沒有選。我翻看了手邊的《唐詩鑒賞詞典》,人傢選了《寄校書七兄》這一首,詩曰:
無事烏程縣,差池歲月餘。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這是一首以詩寫成的信,是李季蘭寄給自己身為校書郎(國傢圖書館館員)的兄長的。其中“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兩句歷來為評傢稱頌,高仲武的《中興間氣集》甚至說,“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就是“五言之佳境”。我仔細看了資料,纔發現這兩句好處不在於用典深巧,而是因為它寫的是虛設之景,把其兄長在國傢圖書館工作的情景巧妙地藝術化了,贊美兄長遨遊書海,苦心造詣,其實說白了就和咱們現在常說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差不多意思。當然人傢高手遣詞造句要有技巧得多,不可以和咱們這種大白話比。
在這首詩裏,李季蘭用五古的筆法占去一半的篇幅,後半篇筆法陡變,於狹窄的境地中盡顯才氣,極盡變化,顯示出她對自己才氣的自信。陸昶《歷朝名媛詩詞》贊她:“筆力矯亢,詞氣清灑,落落名士之風,不似出女人手。”還是很中肯到位的評價。
史載李季蘭“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我總愛琢磨她那個“神情蕭散”是什麽樣的神態。是否就像張愛玲高昂着頭的那張照片的感覺,帶着二分傲然,三分落寞、五分蕭索,三分眷戀、七分淡漠地睥睨這紅塵。
我相信一流的纔女,即使隔了千年時光,心智也是有共通的,身上流落的氣息韻緻,像老房子裏留下的檀香木衣櫃,總是高大沉厚的樣式,何時打開來,都彌漫着淡淡香味,有恍惚相識的感覺。
李季蘭久有纔名,被德宗召見時卻已年老,德宗一看,原來是個俊老太太呵,對她撫慰了一番,也就沒什麽別的想法了。李季蘭於是在歷史上落得個“俊嫗”的雅號。我看這段故事忍不住笑,深深感嘆還是張愛玲說得對——“還是出名要趁早啊,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是那麽強烈了!”後來李季蘭因朱泚之亂受牽連,又被唐德宗下令亂棍撲殺。想來很可悲。可能的話,女人的一生,還是不要和政治扯上關係。
傳說人死前,她一生中經歷的事,都會閃電般回放,不知在死前,李季蘭回望這一生,想起的人是誰?那晚夜靜更深,攜琴上高樓,她的相思麯又是為誰而彈?
“至親至疏夫妻”,我想瞭解她的曾經滄海,往事是怎樣的一場煙夢?因為,這樣思深情淡的話,不是修道可以修出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功夫應在詩外 | 第2節:人生若衹如初見(1) | 第3節:人生若衹如初見(2) | 第4節:人生若衹如初見(3) | 第5節:人生若衹如初見(4) | 第6節: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1) | 第7節: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2) | 第8節: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1) | 第9節: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2) | 第10節: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决絶(1) | 第11節: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决絶(2) | 第12節: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 第13節:羅帶同心結未成(1) | 第14節:羅帶同心結未成(2) | 第15節:羅帶同心結未成(3) | 第16節:零落成泥碾作塵 | 第17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1) | 第18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2) | 第19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3) | 第20節: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4) | 第21節:天不絶人願 故使儂見郎(1) | 第22節:天不絶人願 故使儂見郎(2) | 第23節:至高至明日月(1) | 第24節:至高至明日月(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