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平则争讼,争讼不息则战争起,因此《师》卦排在《讼》卦之后。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但是人类始终没有能够摆脱战争。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伴随着战火的洗礼。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文明的进步,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义战争非打不可,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说:"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战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得已而用之,其最终目的是以杀止杀、以武止武,"止戈"为"武"的造字本义就反映了古人对于和平的向往。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正如《彖》中说:"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如果将本卦卦爻辞与《尚书》的有关记载比较研究一下,可以发现,本卦实际上是记录了周武王伐纣前后的历史。不信,请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占问丈人,吉,没有过错。
师,原是一种军队建制,在此指军队。丈人,指德高望重年老的人。
作战要有统帅。统帅的任用得当与否,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关键的作用。统帅要选择、任用富有经验和威望之人来担任。一般来说,经验、威望与年龄是成正比的,而年老之人在这方面占有优势,因此说"贞丈人,吉,无咎",这与商、周之际的尊古、崇老倾向是一致的。反之,则如《正义》中说:"若不得丈人监临之,众不畏惧,不能齐众,必有咎害。"
联系历史来看,卦辞中所说的"丈人"应该就是指此次战役中担任统帅的吕尚即姜太公,对此宋代张载《横渠易说》中也说:"丈人,……太公近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军队行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否则凶。
律,军法、纪律。否(fǒu),不;臧,善;否臧,就是不好、不善的意思。纪律是军队的生命。军纪的好坏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军纪良好未必能取胜,但军纪不好肯定要吃败仗,因此爻辞不说"吉"而说"不臧凶",《象》说"失律,凶也"。因此作战前首先要严肃军纪。例如,《周书·牧誓》中记载,周武王在伐商前发布动员令说:"今天的战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等待队伍整齐。将士们,要努力呀!"对军纪作了严厉、明确、详细的规定。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九二:王在中军,吉,没有过错。王多次发布命令。
本爻的主语当是下文中的"王"。古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主帅居中军。王,指周武王;三,泛指而非实指,指多次;锡,通"赐",发布;命,战斗动员令。王三锡命,就是说周王多次发布战斗动员令,这如周武王伐纣前,发布《秦誓》《牧誓》等战前动员相似。
"尚中"思想是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非常突出的思想,对后来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广泛,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就常见。例如,开会、照像、宴请等活动中,主要人物都要坐中间位置,其他人则根据年龄的大小、资历的浅深、职位的高低等,围绕主要人物依次而坐,就是尚中思想的反映。
本爻中的"(王)在师中"也是这种"尚中"观念的反映。首先,作为三军最高统帅的周王坐镇中军,是由"尚中"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其次,从作战的角度考虑,也便于指挥、协调部队、发布作战命令、稳定军心等,因此说"在师中,吉,无咎"。反之,在"尚中"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本应坐镇中军的最高统帅不坐镇中军,会使军队产生诸多疑惑、联想,如:我们的统帅是不是易人了?我们的统帅是不是受伤或者生病了?这显然是不利于稳定军心、凝聚战斗力的。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三:军队如果用车运载牌位(出征),凶。
或,不定之辞,假如,如果。舆,车子,在此用作动词,用车运载的意思。尸,木主、神主,也就是代表死者的牌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