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當時衹道是尋常   》 第23節:采桑子 九日(圖)      安意如 An Yiru

第23节:采桑子 九日(图)
  眷秋圖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絶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麯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衹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覺魂銷】
  我遙遙想着你站在那山的高處,遠眺來時路,耳畔南雁長鳴。
  鄉愁磨損了眉頭,怎麽你寂寥,我也寂寥?你魂消時,我也魂消?
  今日是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古俗此日需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來消災。你卻因出使梭竜,遠離傢人。那鄉路蜿蜒漸漸入了夢。夢又如何?夢中也迢迢,故園仍遙。
  可能因為長在旅途之中,這種狀態讓我一直比較偏愛抒寫離情的詞。因為喜歡,要求也相對高,抒寫離情的詞要有一點愁心,兩地相思,五分麯折,九分軒朗,纔有十分可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謂標本——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詩有一種日光遍地耀地亮烈,它的婉轉柔情也是春陽明亮,強悍而直接地照耀着人心深處。自“每逢佳節倍思親”感動世人起,登高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習俗,一種遙思遠方親人的方式,它更漸漸成為一種中國式纏綿疊嶂的情結。
  佳節,風光別,別的不是秋光秋色,而是心境。他們飲菊花酒,佩帶茱萸,卻少我一個人。
  那一年重陽,王維在長安。他一生都是個幸運兒,多才多藝又很有人緣。唐宗室諸王都於他交好,樂於邀請他參加宴會。擱現在來說那就是頂極沙竜Party啊!按說王維應該很樂意參加這樣的聚會,也不應該有孤獨的感覺。但是王維就是王維,他的人始終衝和清淡。繁華於他不過滿身陽光照耀,走過了,就能恢復青衫淡泊。重陽節想到的不是拎着禮去四處拜節,而是遠在山東的父母兄弟。想着和他們在一起過節同樂。一杯菊花酒,一棵茱萸,就勝卻瓊宴玉液無數。
  功名富貴有時也調皮也氣人,有些人鑽營一世也衹能夠着着別人褲腳,有些人郎郎落落地站着,卻已獲得相看兩不厭的尊重。
  容若一嚮柔情細膩,這闋《采桑子》卻寫的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寥寥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闋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麯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絶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繫起來,鄉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闋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衹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餘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乡,人卻在這深秋絶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怎麽能不消散?
  在詞剛興起的時候,又稱“詩餘”,被認為是小道,其實詞有詞的,詩有詩的好處,意境可以互通互美。文學之道百轉千回,本就沒有什麽大小之分。“不為登高。衹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擡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如夢令(圖)第3節:如夢令第4節:浣溪沙(圖)
第5節:浣溪沙第6節:浣溪沙第7節:虞美人(圖)第8節:虞美人(秋夕信步)
第9節:虞美人第10節:虞美人第11節:虞美人第12節:虞美人
第13節:蝶戀花第14節:蝶戀花第15節:蝶戀花第16節: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第17節: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圖)第18節:采桑子第19節:采桑子第20節:采桑子
第21節:采桑子第22節:采桑子第23節:采桑子 九日(圖)第24節:山花子(圖)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