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開   》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      安意如 An Yiru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大亂之後必有個承平之世,所以春秋戰國後出來大秦,秦王朝覆滅之後又出來個漢朝,西漢由劉邦起享國二百多年,又亂,自有劉秀出來平定天下,建立東漢。漢末,天下大亂。歷史的發展應了那句老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帝王的話不多。三句話就有蕩平天下,玉宇一清的豪氣。此時的劉邦已為天下主,一副號令天下的姿態。劉邦是個驕浮人,他的歌也驕浮,拿別人性命來作歌,話是漂亮卻不可信。倒是他的後人光武帝劉秀好,年青時有人問他志嚮,他老老實實作答:"仕宦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金吾是兵器之一種。執之者為執金吾,又作金吾衛大將軍。舊小說記元宵之盛,常見"金吾不禁"一語。執金吾大致相當於今日首都警察局長,地位雖卑,風頭很足,具足一國之觀瞻。
  劉秀後來成就當然遠過於當初想當的執金吾,也得償夙願娶了陰麗華為妻,與她一生恩愛如初。劉秀有豪情,可信任,像虯髯客,當皇帝當丈夫都好。
  東漢由劉秀傳下來,到桓靈二帝時已然衰敗得不堪入目,黃巾軍亂起,一時捲地風雲幹戈四起--被驚起的先人在世界的另一端戰慄不已搖頭嘆息,兵連禍劫天下又將大亂。黎民百姓又將飽受戰亂之苦,更不知何年何月纔又可喘氣生息。
  在這樣混亂的局勢裏,火上澆油的是有權無謀的大將軍何進,他為了與十常侍爭權,居然詔令董卓進京,真是前門拒狼,後門引虎的昏招。結果是董卓行廢立之事,獨擅大權,欺凌百官。後來是王允藉貂蟬的美色使出離間計,令呂布與董卓反目,董卓被呂布刺死。
  我看這一段時總痛惜,王允為國除姦本是好事,怎奈儒生治國缺少氣度,竟因蔡邕哭董卓而枉殺絶代才子。難道許你殺人,不許人哭屍麽!董卓一世梟雄,與文人並無多少交集,而蔡邕竟稱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更因為報這點知遇之恩而死。文人俠義,也不可小覷。這段舊事牽連到後來的蔡文姬,致使纔女半世飄零,究其原因,王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慌亂,嚮王允求饒,可恨王允囿於忠姦之別,不願變通,逼反驍將。《三國演義》記這一段: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使者回報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然其說,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蕩此方之人矣!"衆皆驚惶。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衆皆願從。於是聚衆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傕便與合兵,使為前驅。四人陸續進發。
  李傕、郭汜兵犯長安,以"清君側"的名號逼死王允。獻帝此時猶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哪有本事彈壓亂將,天下愈亂。說起來,賈詡真是多事,人傢一夥人都心慌意亂要解散回西涼老傢了,是他老人傢在旁一番熱情煽乎,視天下為自己的玩具沙盤,衹顧顯示自己的智慧,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氣人!
  其時亂軍"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藉。"(《三國志·董卓傳》)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不得不出京避禍,去荊州投靠劉表。途中寫了有名的《七哀詩》三首。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其一)
  這詩的前一段六句是交代當時的情況。西京是指長安,東漢都洛陽,長安在洛陽以西,故稱為西京。長安城陰雲密佈,局勢混亂董卓的餘黨正在製造禍亂。中國是指北方的中原地區,荊州本楚國之地,楚本名"荊",古人又稱南方的民族為"蠻",故舊稱荊州為蠻荊或荊蠻,時荊州富庶又未遭兵禍,王粲與劉表有舊--劉表曾就學於王粲的祖父王暢,王粲遂奔荊州而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第3節:自序·薔薇記(1)第4節:自序·薔薇記(2)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第16節:樂府三行(1)
第17節:樂府三行(2)第18節:樂府三行(3)
第19節:樂府三行(4)第20節:樂府三行(5)
第21節:樂府三行(6)第22節:樂府三行(7)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