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九雲記   》 第二十一回 鄭小姐賜爵英陽主 賈春雲續詠喜鵲詩      無名子 Mo Mingzi

  話說鄭小姐厚被公主備說太後娘娘懿旨,一同坐在輦轎,寶幢綉幡,前後擁衛,行至端門外。
  小姐雖然凝重端雅,也不顧眄,左右轎窗外,眼前所瞧,其人煙稠密,街市繁華,比別處阜盛。行了半日,忽見街北大路側,蹲着大大的石獅子,左右一般,中間五間獸頭嵬嵬的大門。門前列坐着幾十個雄赳赳的武夫羅卒,正門不開,衹東西兩挾門,有許多簪花朱履之官員。正門上有一匾,匾上大書“端門”兩個金字。
  輦轎入了端門,復往西一箭之地,照樣也是五個大門,正門不開,衹由東角小門而進。轎擡着走了不甚遠之地,復轉彎,過了一大石橋時,便歇了輦。後面的宮娥,也都下來。另換了四個眉目秀潔的、年十七八歲、頭上着了烏帽的小黃門,前來擡着輦。衆宮娥步下跟隨。至一垂花門外落下,那小黃門俱肅然退去。
  衆宮娥上前,八人齊擡,進了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一座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
  八宮娥方纔歇下了,正路上一齊前來,打起輦簾,扶着公主下了輦,將扶鄭小姐出輦。小姐扶了奶娘,出了輦,秦氏跟前,一同從東路上前。
  但見穿堂正地,放着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堂檐傍邊,挂着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臺階上,列坐着許多穿紅着緑的一隊宮娥。一見公主來了,都忙的下了階,把了長袖列立,住了腳迎着,笑嘻嘻地道:“剛纔的太後娘娘焦燥,貴主娘娘還宮遲晚了,可巧就臨還了。”說猶未了,三五宮娥一面爭走了,告於太後。公主顧謂秦氏道:“今也中書陪着姐姐,少俟於此,以待太後引見了。”又有宮娥兩人,自內迎出來,奏道:“鄭氏幕次已設於大內。太後懿旨:公主與鄭小姐,一同進來罷。”公主大喜,復謂秦氏陪姐姐改服,先自入謁太後,先告同輦入宮之事,復白鄭小姐許多美處於太後。
  太後大喜,就命兩宮娥,命賜一品命婦章服於鄭氏,下旨道:“鄭氏以大臣之女,受尚書之幣,猶着褻服於朝見之時,於禮不可。即賜九華章服,換着朝見。”兩宮娥飛也似出傳娘娘懿旨,復請換着章服以進。
  鄭小姐伏地奏道:“臣妾便是閭裏一個兒女,本不當於命婦章服。臣妾所著,雖甚簡褻,便是着於父母之前。太後娘娘,即是萬民之父母。請以見父母之服,入見於太後娘娘。”宮娥奏鄭氏之言,太後喜甚,道:“鄭女所言,可雲的當。”此時太後感動公主仁愛之德,心中已有八七分許楊尚書之婚,與公主為兩夫人同事一人之意,又聞所奏得當,即命引見入侍。
  鄭小姐隨宮女之後,入於殿前,到階下,行八拜九叩頭之禮,山呼萬歲。太後先察其顔貌秀美,舉止典雅,心內不覺豔嘆,即命侍女引上殿賜坐。鄭小姐俯伏牀前,不敢仰視。
  太後諭道:“楊少遊擬選禁臠之親。帝傢規範,不宜為後於臣僚。臣子分義,又不敢居前於帝王。是故國有椒房禁臠之選:臣僚年字之男女,俱有禁婚之法。前者楊少遊退還聘幣之舉,即遵國法,非寡躬創行非禮也。就是君臣之義,公私之分,在所當然。而蘭陽每言非以禮使臣之道,又言有違於倫常之義。
  蘭陽曾有簫聲鶴舞之事,天緣不可低昂,願與你齊肩比體,同事一人。猜美妒豔,女子之所不免。而蘭陽之愛慕賢德如是實有南國之化。予感蘭陽之至誠,欲親見你面,然後諭之。已與皇上議定,皇上亦欽嘆蘭陽之至意,已允女兒之願。今楊少遊建不世之勳,不日凱還。前日退還之幣,當使復納於你們。涓日並行合卺之禮,實曠世之恩數,你其領之,善與蘭陽和順,以副朕望。”鄭瓊貝俯伏奏道:“聖恩隆盛,及至於此。臣妾雖靡身粉骨,無以報萬一。臣妾卑賤之軀,不敢與貴主比肩同列,是恐不敢奉教。臣妾終鮮兄弟,惟有長侍父母膝下,以盡愛日之誠。伏願娘娘垂察焉。”太後道:“常言道,臣分以恭敬為本。恭敬莫如遵命。天子有命,豈不可遵?”鄭氏俯伏,不敢更對。
  此時宮中左右,一見鄭小姐花容月態,舉止天雅,奏對合式,莫不嘖舌喝采。太後顧謂蘭陽道:“女兒同與歸房小憩,歇歇罷。”公主遂與鄭小姐同歸寢所,秦氏同來陪席。宮娥又獻茶,太後又使宮娥送了果品糕膳,一同用過。宮娥們見了一堂三美,宛如天仙樣子,莫能上下,不覺眼花迷纈,衹自贊嘆。
  話休絮煩。原來太後以公主之諫,謂以不識之見,雖然允許公主微服同輦,意欲入宮之後,囚閉幽室,勒令嫁他,不用命則殺之,以絶楊少遊之望;及見鄭小姐,愛眷之心,不但由中而出,越瞧越喜,看其舉止儀容,敬謹之意愈重也,將一腔不賢之心,已攢到東洋大海去了;一片恨心,就化為喜氣,便不可使鄭小姐須臾不在眼前。又使宮娥召至鄭小姐,公主亦為同至陪席。廚房供進午膳,自然是禦廚珍餐,非同小可。山珍海錯,列桌豐腴。一時用過,漱口茶畢,鄭小姐逡巡請公主辭退。
  太後道:“鄭女既入大內,不可退歸。予以蘭陽同你共事一人。但位次之際,終有所些礙處。臣子之女,難與公主齊肩並體。今予思有一個方便、專美之道。今以鄭女取為予養女,一體賜公主位號,與蘭陽為姊妹。一來盡予愛眷之心,二則無有礙於位次之未妥。仿帝堯之娥皇、女英釐降,虞納之故事,豈不盛儀專美方便的事麽!”公主起身四拜,告道:“娘娘盛德,如天同大,處分明正快豁。孩兒得遂夙昔之願,喜而不知攸達。”鄭小姐避席伏地,衹自感淚縱橫,稽首不敢仰對。
  太後道:“鄭女何無一言?”鄭小姐收淚,伏地奏道:“千古曠絶未有之恩澤,及於臣妾之身。雖結草含珠,何以仰答其萬一。”太後道:“今已成命,鄭女不可還其私第。待皇上入內,可以定號錫命。”乃與說些閑話。
  時正春晚,花煦和暖。殿前碧桃盛開,忽有靈鵲一雙,飛坐枝上,喳喳的鳴,聽之可愛。太後笑道:“今天好日,予得一女,佳期有邇,哪無喜兆?予聞瓊貝女兒有詠絮之才,仿古人七步成章之事,使宮女移步,你兩人各以一詩詠時景,以識今日之喜。”就命宮娥,各排文房四友於兩公主之前。
  太後親自展紙,上寫“碧桃花上聞喜鵲”七字為題,道:“詩中俱帶絲蘿之義,各為趁限製進。”兩人才執筆,宮女方纔移步。宮女恐公主未能趁七步,猶緩其移武。兩公主舉筆縱橫,俱如驚風驟雨,一時俱到,詩已呈於太後之前,宮女僅移五步半了。
  太後大喜,次第取覽。鄭氏詩云:
  紫禁春花醉碧桃,何來好鳥語咬咬?
  樓頭禦妓傳新麯,南國夭華與鵲巢。
  公主詩云:
  春深宮掖百花繁,靈鵲飛來報喜言。
  銀漢作橋須努力,一時齊渡兩天孫。
  太後覽畢,大喜道:“予雖不嫻詩章,兩女兒詩才如是敏速,詩意易解,俱有至義,誠可愛。當就考於皇上,以定高下,大有評賞。”時已日晏,天子承夕候於太後。鄭小姐不便便服見至尊,復與蘭陽自去寢所。天子問候,畢,太後道:“楊少遊不日將還。蘭陽親事,預講吉日,無有差遲,予所望之。陛下何不講定麽?”天子悶然仰對道:“鄭女退幣,終有傷於風化。伏願娘娘再思裁處。”太後道:“若是楊少遊並許鄭女之婚,為左右夫人,鄭女不敢與禦妹金枝玉葉齊肩;若又以鄭女為媵禦,則鄭女已先受楊傢之幣,於禮不可。鄭鄤之女,予已召見。其才貌雙全,德儀兼備,實與蘭陽難為乎兄弟。予欲取鄭女為女,定名賜爵,然後許與女兒同行卺禮於楊少遊。陛下之意何如?”天子大驚,仰對道:“娘娘,何以致鄭鄤之女召見耶?”太後遂將蘭陽微服出宮、如此這般之事,從頭至尾,細述一遍。
  天子聽來大喜,奉節便奏道:“禦妹愛人敬德之義,出謀發慮之奇,誠千古之一女。鄭女今在何處?”太後即使宮娥同召兩公主,蘭陽遂與鄭氏一同進前。天子一舉竜眼,見了鄭氏,真是亭亭玉樹,矯矯雲鶴,白玉不自知潔,幽蘭不自知香。
  皇爺大喜,賀道:“娘娘盛德,天地同大,蕩蕩不能名焉。”顧謂蘭陽道:“鄭女已為禦妹,何不着九華之服?”太後道:“以其誥命未下,固辭了。”天子乃命女中書取來筆硯及竜鳳彩箋。女中書對已預備,即地進前。
  天子親執彩毫拂箋,稟太後道:“『英陽』二字敢稟。”太後道:“甚佳。”天子就即蘸筆,大書“皇太後取司徒鄭鄤女瓊貝為養女,封爵英陽公主”二十字,下書着年號、月日,命秦中書安寶竜鳳之章,賜給鄭氏。鄭氏雙手擎受。太後即令取九華章服、鳳冠玉簪來,登時換着。鄭氏惶恐,換了章服,下殿叩頭謝恩命。
  天子即令上殿賜坐,英陽逡巡欲坐蘭陽之下,蘭陽避席不迭。天子問道:“兩妹孰兄孰弟?”蘭陽對道:“英陽長了一月於臣妹呢。”皇爺笑道:“然則兄居上,而弟居下,豈有趑趄?”英陽稽首道:“今雖蒙天地之大德,敢承非據之誥命,敢以臣子而居帝女之上?”天子笑道:“以弟而敢坐兄座之上,尤為不可。英陽今為禦妹,何道微時之事,遂從兄弟之序。”英陽不敢再辭,?蹴就座,蘭陽次坐。
  此時,天子大喜,便告太後道:“今天好日,宜有識喜之舉。”太後遂以靈鵲詩示皇爺道:“剛纔有鵲報喜,已以喜鵲為題,以賀今日之事。但未考其次第,陛下須定高下罷。”天子乃取二詩覽過,十分稱嘆,道:“真是難兄難弟,俱是絶調,誠莫定其甲乙。”乃告道:“臣有一事,擬告娘娘久矣。”太後道:“陛下所欲言者甚事?但說不妨。”
  皇爺隨以金鑾殿楊少遊醉道、女中書十人請詩、秦彩鳳續詩、當初兩人相和楊柳詞之事,一一備告:“已成證約,不可以宮掖之屬,缺其初心。蘭陽下嫁之日,以秦彩鳳許以媵禦,亦是盛事,臣已許之,願娘娘金允”。太後不勝嗟嘆。蘭陽告道:“孩兒曾所聞知,聖世無棄物。皇爺已許之,今豈有他?伏願太後玉成。”太後道:“雖後妃南國之化,豈加於是?”即隨陛下許允之教。
  天子大喜,顧秦氏道:“今你同慶之日,宜續靈鵲之詩,須為製進,以為同考甲乙。”秦氏感激不盡,就將花箋霎時製呈。詩云:
  喜鵲喳喳繞紫宮,鳳仙花上起春風。
  安巢不待南飛去,三五星稀正在東。
  太後同皇爺鑒過,大為嘆美。皇爺笑道:“篇篇珠玉,各道其情,難以下手,強論甲乙。英陽之詩,引周詩之美,歸德於後妃,大得應製之體,當為居甲。蘭陽又有虛受之量,當為其次。”一座稱嘆,仍說些閑話,盡歡而罷。按不下題。
  且說隆福庵當日,鄭小姐與春娘頭一次焚香拜佛,千萬不自意公主微服潛來,鄭小姐同輦入宮。這時候,雖以春娘奇警乖覺,眼見他天下頭一的異事,衹與錢老老、丫鬟們,忙的坐轎回府,隨以當時光景,細細告訴崔夫人之時,夫人大驚,頓足垂淚道:“春娘啊,這事怎的?下回又有何事麽?”春娘道:“夫人無慮。這事雖然摸不着頭腦,要知有吉無兇。竊觀公主德容恢弘,語言寬裕,必告太後要見小姐一面,同事尚書之意。馮奶娘、鴛鴦同時跟入宮,必有好音之回。”崔夫人始聞女兒於公主圈中,同是入宮,這是沒有之事,大驚小怪,罔知所措,及聞春娘如是為言,雖然肚裏少寬,懷着鬼胎,道:“春娘得非好聽慰過的話麽?”春娘道:“不滿半日,必有回音,千萬無虞罷。”夫人猶放心不下。及到申刻時辰,門外雲:“有吆喝之聲。”門前當直的忙忙告道:“小姐回來了。”崔夫人大喜,同春娘忙的走下堂來,兩步做一步,到二門內,從門隙看時:一對對皂衣持杖的人,前導吆喝。八人彩轎,高高的擡了肩上。隨後一個小黃門,騎馬跟在後面。又有數十個皂隸擁護,到二門外落下轎。轎夫一齊斂聲屏氣,肅敬而退。
  小黃門忙下馬前來開簾。
  有一華冠豔服的一個宮女,滿面堆笑,喜歡歡出了轎。衆人看時,那裏是小姐?那宮女剛纔出轎,不住的叫聲:“夫人啊,春娘子啊,阿彌陀佛!天下豈有這般沒見過、聽不得的喜吉麽!喜從天降,抑又我非做夢呢?春娘子啊!”衆人初時衹道是小姐回來,及見一個年紀大的宮女,正是摸不着,及聞聲音,定睛看時,不是別人,便是馮奶娘。
  崔夫人驚異,忙問道:“馮娘,瓊姑娘那裏不回來,你自獨來?你又做甚官爵,這般打扮起來呢?”馮娘笑嘻嘻的,言不出口,渾身酥麻,衹道:“阿彌陀佛”,道:“那裏有這般喜事呢!”夫人着急道:“馮娘,有何事體?燥殺我的,有事便說罷。”馮娘方纔的定息,開言道:“我瓊姑娘已做公主娘娘,位在蘭陽娘娘之上。楊狀元、楊學士老爺還退之幣,待老爺還朝,真真確確的還納我瓊姑娘。瓊姑娘同蘭陽娘娘,同時合卺。姑娘封爵英陽公主,一身上登時換着九華命婦章服,徹上徹下,都是我府中不見的錦綉竜鳳紋,又珠翠玉佩,這般妝束起來。我瓊姑娘比在傢時越發標緻,真真是月中嫦娥比得的。春娘啊,你道喜歡不喜歡麽?古今可不是再沒有麽!”又掌不住“阿彌陀佛”。崔夫人不聞時,萬事都休,及聞馮娘之言,萬端愁鬱之心,一時間便化為雪獅子,喜從天降,喜極落下淚,道:“馮娘,這是確話麽?你把這事復細細講說來,與我聽聽。”馮娘道:“哪裏不確話?”遂將入宮初時如何朝見太後娘娘,如何製進七步詩,如何朝見萬歲皇爺,如何萬歲爺親手書封爵英陽公主,如何換着命婦章服之事,一一告訴一遍。
  崔夫人不勝感激,復道:“馮娘,你做何官爵,這般服飾麽?”馮娘娘嘻嘻道:“曖呀,我倒忘了我之官了。我便是公主娘娘奶娘,升我為甚麽保母。宮娥們奉着我這般沒知名的冠,見不得的長袖,衣兒、裳兒,我都不知了。”衆人始看馮娘,頭上戴的是金絲攢珠髻,綰着五鳳挂珠釵,身上穿的是穿花百蝶雲綴窄褙襖,腰係悲翠撒花洋縐裙,足下一雙鳳嘴彩金珠履,一表璨爛。衆媳婦、丫鬟們,莫不豔羨稱贊。
  錢老老心內不妥,翻唇睇視道:“我也陪姐姐入宮,我做此高官打扮這般的,倒也見奪於馮娘呢。”馮娘啐口道:“我是甚麽?保母。瓊姑娘吃我奶這麽大的,是故為封官拜爵,一身宮樣服飾的。媽媽有甚功德拜爵麽?”錢老老憮然無語,一座大笑。這是慢話,休題。
  且說崔夫人復道:“馮娘啊,瓊姑娘何時侯能還傢麽?”馮娘道:“公主娘娘那裏還得私第呢?衹可安安穩穩在大內,與蘭陽娘娘同在。又有秦中書,如我府中之春娘子,長在公主傍邊。我的還時,春娘子同為入宮,伏侍瓊姑娘,很好的。”春娘啐了一口了。
  夫人道:“蠢貨的,春娘無詔命,那裏入宮?”馮娘道:“我倒忘了大內之嚴法了。我還是不能出來的。今也入宮後,公主娘娘為告這麽說,稟告霎時出來,命刻下還人。我到是三回五次告稟,為昔日媽媽諸伴說說笑笑,請許一宿還來,纔為允許。後也再難出來了。明天一早當可入去呢。”崔夫人聽他這般諸話,倒甚悵然,眼圈兒紅了,含下淚來。
  此時司徒聞是馮娘出來,為知女兒入宮後事體,入內招的馮娘前,備問諸話。馮娘一如夫人面前告訴一般,細細述了一遍。司徒同夫人下庭,嚮北八拜,謝了恩頌祝。這又不提。
  且說兩公主奉侍太後娘娘、萬歲皇爺,考評喜鵲詩,還歸寢所,敘說牀話,同榻一宿,晚景無話。次日天明,兩公主盥洗,各具章服,雙雙朝見太後,問了安。太後再見英陽,德儀花容,比昨始見尤為耀目,不勝愛喜,各賜近座。
  蘭陽告道:“娘娘已許秦中書媵禦之列,孩兒得遂心願,總是娘娘、皇爺洪恩大度。英陽娣有女伴賈春雲,業已許身於楊尚書。孩兒亦見於隆福庵,今許召人,常侍英陽,是不可己事,伏願娘娘今允玉成。”太後喜道:“你又說得是。須教英陽召入春娘罷。”蘭陽復告道:“昨天陽陽之馮保母,為報英陽封爵事體,出去鄭府未還。今娘娘親命馮保母跟作小黃門,使馮保母與春雲同轎入宮,甚是便宜了。”太後道:“很是。”即召小黃門諭旨了。小黃門奉旨到鄭府,英陽又私報太後之恩命。
  此時鄭府感激榮寵,不可盡述。於是春娘打扮得齊整,崔夫人又警戒了一回,同坐馮保母八人轎,皂隸前導,太監陪後,一如昨天出來時去了。且說春娘入宮,先為見兩公主,仰視英陽公主儀範,一倍光彩,心中十分喜悅,不敢有言,衹隨宮娥進見太後,下了陛,拜了八拜,九叩頭,呼萬歲畢,承命上殿。
  太後看了春娘,削肩細腰,身材合中,鴨蛋臉兒,慧眼明眉,顧眄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不勝不喜道:“可與秦中書並驅。自古道,強將麾下無弱卒者,盡非虛語也。”此時,昨日喜鵲,又在桃樹上,噪的喳喳不已。太後異之,下詢道:“昨天三人已賦靈鵲詩。今日,賈娘初入宮,喜鵲又噪報喜,不可無續詠。賈娘能解詩章麽?”春雲不敢仰對。莫英奏道:“粗解魚魯,與孩兒一般俚語的。”太後大喜,即命續製以呈。春娘承命,不忙不慌,即寫一詩進呈。
  未知詩語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西王母瑤池宴蟠桃 釋性真石橋戲明珠第二回 鹹寧縣性真投胎 衆鄰捨潘瞽說命
第三回 百花姑合席說功過 八仙娥同時降塵凡第四回 華陰閨女唱和楊柳詩 紫虛真人傳授陰符經
第五回 楊解元獨點花魁 桂蟾月自擬月姥第六回 假女冠鄭府彈琴韻 巧春娘妝閣喻弓影
第七回 說婚媾老司徒起怒 通關節大學士發誓第八回 楊少遊金榜擢狀元 鄭司徒花園迎嬌客
第九回 鄭瓊貝書齋賭棋 賈春雲綉閨詠鞋第十回 賈春雲為仙為鬼 鍬驚鴻乍陰乍陽
第十一回 金鑾直廬學士吹簫 蓬萊別殿宮娥請詩第十二回 秦宮娥掩泣隨黃門 楊學士陳情叩青鎖
第十三回 鄭司徒承旨賴婚 楊學士再疏下獄第十四回 日本國潛師犯青州 楊元帥練兵出濟南
第十五回 楊元帥擺開鵾鵬陣 倭總兵敗走泰安州第十六回 瀋裊煙捨劍訴真情 吉乎飛出兵說奇計
第十七回 廖先鋒誤陷盤蛇𠔌 楊元帥做夢白竜潭第十八回 白竜潭元帥破陰兵 洞庭湖竜王設宮樂
第十九回 平秀突捲兵渡海 楊元帥奏凱還朝。第二十回 蘭陽主微服拜佛 鄭小姐承旨入宮
第二十一回 鄭小姐賜爵英陽主 賈春雲續詠喜鵲詩第二十二回 賞三軍元帥辭封爵 歸花園春娘傳假音
第二十三回 兩公主一席合卺 雙親堂聯車入京第二十四回 英陽主諱名貶鄭氏 魏國公假病說鬼話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