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向权威发难、颠覆文学——十作家批判(一)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朱大可 Zhu Dake
西方有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全能的上帝洞悉人类的一切愚钝和荒谬,所以他俯瞰一切,发出冷笑。在《围城》中,作者俨然就是这样的一位上帝。他站在用中英德法等世界上所有古典名著砌成的城墙上,将纯正哲学抽象出来的万应灵膏调制成颜料,就着些他所看到的人影儿勾勒出些平面人像来贴在城墙的内墙外壁上。 正因作者这样以上帝自居来俯瞰人类,所以他在《围城》序文中劈头便表白"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的动物的基本根性。"基于这种对人类的普遍弱点和困境的探察,他用"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来对文化人格作出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也正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带有强烈的对"类"的批判意识,使小说先验地具有了"上帝"之言的味道,而上帝之言的理性与小说本身固有的情性发生冲突,以至于出现情理互扰乃至情理相厄的局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 《围城》,独特的文学现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于形式 | | 理智大于感情 | 局部大于整体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强合 | | 自伤其类的比喻 | 《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 | 钱钟书能够与鲁迅比肩? | | 文人和大众的虚假和解 | 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 | 行走在苦难和甜蜜之间 | | 民族话语和道德话语 | "人格结构"与"忧患意识" | 与国家的和解--一个王朝的背影 | | 家园景象和母亲话语 | 当代散文的细小命运 | 王蒙迷雾 |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上)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上)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下) | |
| 第 I [II] [III]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