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九雲記   》 第二回 鹹寧縣性真投胎 衆鄰捨潘瞽說命      無名子 Mo Mingzi

  卻說湖廣省武昌府鹹寧縣,有一位孝廉姓楊,雙名繼祖,字仁舉,是東漢安帝時尚書楊震之後。
  震嘗為刺史,之郡前,震所舉王密為令,夜懷金遺之。震曰:“故認知君,君不知故人。”密曰:“暮夜無知。”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卻而不受。嘗不開産業,語人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遺之不亦厚乎?”一世語之曰“關西孔子楊伯起。”伯起,震之宇也。世居弘農,是關西地也。
  漢、唐以來,楊氏子孫鮮赫,指不勝屈。
  及至有明嘉靖時,後孫有知諫院諱彥,為殿中侍禦,曾劾張璁、桂萼非禮事君,以美上意,固寵爵位,在帝前志璁萼。
  皇帝大怒,因坐毀謗朝議,黜為潮州別駕。世宗皇帝反復,愛公鯁直,恐值道死,命中使裏藥料,護持以住。由是楊彥之直聲振天下,稱曰:“真御史。”傢本武昌,不肯仕官,謝歸,隱居教授。後天子屢闢不起,時人鹹謂名祖的肖孫。
  那繼祖,這是彥之子也。剋承傢訓,早舉孝廉,隱居好學,通達博識。母陶氏早歿,單事嚴父,性至孝。彥年老多病,繼祖常衣不解帶,夜必焚香告天,願以年代。父得以康健,年九十二,無病而亡。卜葬廬出之陽,就廬於墓側,過了三年,然後回傢。
  平素立身有品,不取非義,不欺暗室。與市人交易,賈售以倍,輒不爭多寡而與之,人亦鮮為之欺。曾出路上,拾遺金一錠,遍訪失主不得,後知武昌人,已死於途,就窮索其子而還鄉,鄉黨之人,鹹稱為“真孝廉”。獨是年已四十,無子嗣,因此一切淡泊。一日,謂夫人庾氏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我將老,尚無一嗣續。如亦奈何?”庾氏道:“相公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人。祖宗有靈,必不至無後。衹恐妾身年紀多了,血氣漸耗,有妨生育之道。從前三回五次勸相公取個偏房,相公執意不從。如今再遲些兒了不得的。”仁舉道:“這是夫人之好處。但我看見一夫一婦,生育也繁盛的極多。也有十院名姝的,竟或無一個子者,又多了,若必有了偏房生之,是貧人無力娶妾的,都該絶後了麽?況且娶來的,不知那德性如何,倒是以小欺大,難道你我不要受他的氣?就又不能生育,又將何以處之的?”夫人道:“相公這般思前想後,也是難事呢。妾聞府東裏許,有那九天玄女娘娘廟。廟內有送生娘娘,說是極靈顯。我夫妻兩人,可於每月朔日,燒香拜求子嗣。這可使得了麽?”仁舉道:“神明是有的。但是女神仙,我則不便去些。夫人自去罷。我到初一日自赴上清觀玉帝殿中,焚香叩祝。不要說求子嗣,但敬禮上帝,也是該的。再在傢廟神主之前,朝夕禮拜,求祖宗在天之靈,降錫嗣胤。就從明天為始。”於是仁舉夫婦二人,每於朔前,虔誠齋戒三朝,分頭去燒香求子。
  不覺的光陰荏苒,已及二載。有於癸已歲四、五月之間,庾夫人忽覺飯食厭酸,兀兀欲吐,身體懶因,像個有孕的光景。
  仁舉便請了醫生看視,脈理平常,模棱不决,但說道:“脈訣有雲,受胎五個月,脈上方能顯出呢。”楊傢舊有一僕傢的,喚做老蓮,就端上茶來,便應聲道:“若到了五個月,我也看得出明白,不消煩動先生了。”仁舉道“蠢東西,毋得鬍說。”醫生自覺沒趣,茶畢起身,說道:“送安胎藥來罷了。”仁舉送了賞銀二兩,先生稱謝去了。
  不料夫人懷至足了十個月,到得年底,絶無動靜,庾夫人甚是憂疑不定,仁舉寬慰道:“天地間,恰過十個月,不有解胞胎的,也是多的。且靜以待之。”夫人道:“逾月而生,恐是怪物的了。”仁舉道:“不妨。帝堯聖人,是十四月生的。難道也是怪物?”老蓮接口道:“夫人若到十四月上養的,公子一定也是皇帝了。”夫人道:“蠢丫頭,該罰他一世沒漢子。”老蓮笑嘻嘻的道:“我今若有漢子,就要生出明珠來了。古人也不說得好,明珠産於老蚌了麽?”仁舉笑道:“夫人平素教他識字,又與他講說典故,記在肚裏。如今竟會謅文了。”大傢說笑,閑話休題。
  看看到了甲午五月天中節,是歲又有二月的閏朔,足足懷胎十六個月了。
  初五日甲午天中節,天尚未明。庾夫人身上懶疲,倚在枕幾。忽見一婦人,珠冠玉佩,宛若廟內送生的娘娘,抱一個孩兒,送他道:“馨香的兒,福祿無窮,惟夫人善護之。”夫人雙手接來。倏忽之頃,陡然覺來,方知是夢。隨述與仁舉道:“這夢兆明明是男兒呢。”仁舉喜的不勝,以手加額,亟煎催生藥,送夫人吃下。
  就到午牌時,庾夫人腹中有些不大安。俄頃的間,異香滿室,隱隱然半空中有笙簫、鸞鶴之聲,已誕下盆中。
  仁舉已先着人去喚了老成的收生婆等候。此時穩婆奉盆,抱起安頓了,兒無啼哭。仁舉問道:“莫非孩子已死的麽?”穩婆接口道:“噯喲啊,有福的公子,是不肯啼的。”仁舉始的詫異夫人夢兆,雙手扶起盆來,映着那紙窗照午日看時:遍身如玉琢珠成的,方口大耳,一個好男子。就將預備下的被子裹好,安頓在炕牀上睡好。又服侍庾夫人上了炕,坐在被內。這纔老蓮們打掃潔淨,舀了水,洗手畢,然後賞發他穩婆自去了。
  卻說那鄰里多的,見楊孝廉有五彩雲霞,片片飛來,擁覆屋上。又見虛微冥霧之間,一派仙樂聲音,從風飄揚。衆皆駭異,都道:“楊孝廉生的孩子,明明是大有福氣的。”三三兩兩傳播。於是衆鄰里鬥出公分,牽羊擔酒,齊來孝廉傢道賀。
  孝廉道:“寡福之人何敢當高鄰厚貺呢?”為首的個老人傢,笑嘻嘻道:“孝廉公之令郎,是位神仙降世。老天因你傢積德,特地送下來的。前天彩雲中,仙樂嘹亮,孰不聽見?我老漢活了八十多歲,從未曾見這般奇事。將來必然做了公侯將相,是不消說的。我們鄰里,榮榮耀耀,可不是喜的了不得麽?”孝廉復着實的謙讓了幾句,衆鄰便一茶而退了。
  過了一夜,恰是生兒的三朝。仁舉與夫人說道:“古禮,生兒三日,作湯餅會,邀請親簇的。今兒鄰里中先來稱賀,我心不安,要備酒筵,款請他們,答其美意。再請親旌來看看命名,何如?”庾夫人道:“是必該做的。”隨遣僕買了雞、鵝、豬、羊、果品等的。又一頭髮帖,先請了鄰里。
  到當日午時,諸鄰的交好人傢,自己約齊,前來赴席。各送添盆禮物,然後獻茶,進酒食,供兩套,自不必說。
  仁舉嚮衆鄰捨道:“孩兒今天是三朝,已浴盆正席,當為錫名。今也在下,年已嚮衰,始得孩子。今錫佳號以少遊,字天衢。諸高位的意,果是好的麽?”衆鄰老齊聲稱贊道:“好的名兒,自少而遊於藝,展步而登乎天衢,正合極貴像的令郎。”仁舉又謙辭一回了。
  內中有一瞽者,姓潘的,是遠鄰,因他常常誇口說道:“不但算命,且能算天,一無虛偽。”都呼他“潘無訛”。平日所斷吉兇、雨晴、貧富、豐稔,頗多應驗,又無忌諱的。潘瞽就自起一號道是“潘強嘴”。當席衆人公揖罷,次序坐定。潘強嘴先開口說道:“瞎子平日遠近相命的打起一個別號,稱是『無訛』的。今日要看看這位郎兒的八字,一正是無訛,正正的說了罷。”衆鄰捨接口道:“正要看聽你強嘴說得是也、說得不是也。若算不着的,大傢公罰了一大碗冷酒罷。”仁舉道:“衹是不誠,何敢相煩。”便把生兒之生辰正時說出了。無訛先一聽來,便笑嘻嘻的說道:“好好的,好的。五月五日之生,古之戰國時田文,又宋朝鬍文定公,莫不是極貴之命。”衆鄰捨齊道:“果然無訛說得無訛,這是人人所共知了。”無訛復口中暗念,指頭輪推,沉吟了半晌,忽立起來,大聲嚷道:“這個八字,容易算不出的。當日關老爺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達生,做了千古之大忠大賢、大豪傑。今令郎是甲午年、甲午月、甲午日、甲午時誕生,分明是做得關老爺之事業,到有大勝了關老爺的。關爺之命,一派是火逢會上土。五行之氣,要不句相濟些。土氣主重,火氣主烈。火鍛煉而太盛,土重厚而濁,遇空則發。故關爺之事業,大是流芳百世。火烈士壓,故最欠了壽限,不能遐長。而今令郎之八字,算是火烈,而事業同關爺。甲為長捲之方,而金甲午之金,金空則鳴,故一生而多功多業,名於一世,傳於萬代。金體又堅又強,無毀無變,鏘鏘有聲,故福祿兼全,壽命復長,遠愈之乎關老爺之八字幾層了。大是奇了,待我回傢細細的推詳來罷。”衆中有嘲笑他的,笑說道:“無訛先生算不出命,原請坐下,立客難打發呢。”潘強嘴焦燥,復再四輪推進,摸着嘴,揮着鼻,左顧了咳嗽一聲,道:“列位有所不知,譬如個尋常一品宰相的命,瞎了看算了多少人命的,那樣格局,容易算不過了。今這個八字:十歲內,已成了大器。十五六歲時,名滿天下,榮宗耀親。功業配鄧禹,福祿似汾陽,財過陶朱,壽躋頤期,封妻蔭子,公侯將相皆出其門下。這等貴顯,難道一席盡說了罷。”衆人一齊贊揚。
  無訛復道:“又有說不得、解不得的。功成業遂之後,有白日勝天的格也。非升仙,便是成佛。曷不稀異麽?”仁舉道:“這等說起來,莫不是寒門過福了麽?”說話間,酒席擺上來,大傢暢飲盡醉了。臨起,無訛又嚮孝廉道:“可惜哉!瞎子年紀多了,到令郎大顯時候,不知能看得見不得見了呢?”一人道:“你是無訛,為何連自己的壽數也不知麽?”一人道:“潘先生嘴強了,很所以過去一半的年紀知道,未來的一半年紀就不知道。”說的大傢都大笑而別。
  過了幾天,即是初七朝,衆親戚來會,是孝廉之嬸母與同曾祖的哥哥、弟弟,並三個侄兒;再有庾夫人之弟與弟婦,並小姨夫、甥兒。一共十來人,俱送喜蛋一盒來了,庾夫人因有叔婆是長親,勉力起迎。各相見畢,又抱遊兒與衆親觀看。人人撫弄一番,不笑不啼,絶無聲息,都疑是個啞巴。
  仁舉瞧科,便嚮衆親戚道:“前日潘強嘴在酒席上,說有可駭的話,如此這般。這是傳不得的,又信不得的。我如今要為衆親戚說啞巴,解解人的疑惑了。”衆親戚齊應道:“總是潘老瞎的,便是無訛。自然是應驗的日子。”是晚宴罷各散,不在話下。
  且說庾夫人産的衹七日,即強起身迎接親戚,氣脈不完,感了風寒,便頭疼發熱起來。飲食不進,醫藥無效,日重一日。
  仁舉不勝憂悶,一面煩人雇覓奶娘,一面發帖請醫,俱說娩後氣虛傷寒,邪熱搏結,瘀血凝滯,汗下難施,衹用兩鮮調和的劑,看是何如。
  時楊公子還有三四天缺乳了,並不啼哭。老媽們看的焦悶,把來米飲喂些,也咽下去。原來鹹寧是個縣分,那裏尋得請好醫、好奶子,孝廉衹自叫苦。
  庾夫人呻吟不已,便對孝廉說道:“我聞往日大姨夫謝少傅說,興國州有一安太醫,年老業明,到有起死回生之術,不徒青囊明理,又有神法,善養孩兒之方雲。相公就是備禮發帖,一為邀請,一來看看問劑藥,二則導兒聲息。豈不兩全的麽?”仁舉許諾,即遣侄兒楊少璉賫幣嚮興國州請安太醫去。
  且說這安太醫,名學古,號一洲。這是聖嘆撰《水滸傳》,梁山泊主、及時雨宋江患了背瘡,浪裏白條張順邀緻神醫安道全療得瘡腫,仍以入夥梁山泊。後來招安,奉使乘舟往朝鮮國。
  舟過暹羅國,為國王李俊所劫,復落草於暹羅田。這學古便是道全之後。安道全素居揚子江邊建康府。其子懼禍及傢,仍潛逃到武昌興國州隱居,世傳的以青囊術名於一世。公門巨族,無不延請。到底是醫道神明,人又謹慎,重義輕利,投劑一帖,但得差蘇,人都呼他安一帖先生。
  當日,楊少璉到門進帖。學古見了楊孝廉請帖,忙下堂迎接。少璉敘禮茶畢,學古道:“兄長特地枉屈,有何見教?”少璉躬身答道:“在下是鹹寧楊孝廉侄子,楊少璉的便是。嬸嬸産下孩兒後七日,感冒風寒,呻吟在牀。鹹寧乃是小都會,醫道沒稱。尋常平劑,都不中用,也難責效。重以孩兒缺乳呱呱。在下承叔父之命,敢冒唐突,遠來請教。懇望先生,特垂慈念,一舉玉趾,賁然枉屈,以濟兩個殘命。即個,仍進禮幣。”學古欠身道:“久仰,久仰。鹹寧真孝廉楊老先生,孰不景仰。學生僻居固隔,不能躬造門屏,以熏德望,中心懷恨。今也聞命,曷不效力。但恐學術空疏,不敢剋當。一概不受禮物。”即起,收拾行李,提了藥囊,背上包裹,一同登道。
  不消兩日,到鹹寧。少璉先到室堂,拜見孝廉請安。繼問嬸嬸誣忠無損,然後俱言安大夫之偕來。孝廉大喜,倒屐出門,候了大夫到門,迎揖延至書房,敘禮寒喧。
  獻茶,飲畢,安學古先開言道:“閣候是産後添癥。大凡産後生患,易治而難劑。為日且多,宜先診候便是呢。”孝廉道:“拙荊今也四十上年紀,始胞孕下,就是老娩,血虛發疾。請先生仔細瞧着。”學古道:“業已聞命,底個自然。”於是少璉北入內堂,說了大夫過來。老蓮答應了,連忙奉庾夫人蓋好被窩,放下帳子,丫鬟們趕着收拾房裏的東西。一時少璉同着安大夫進來,孝廉復隨後入來了。老媽們一同打起簾子。
  少璉道:“老蓮,你先把夫人證勢,嚮安大夫說說仔細罷。”安大夫道:“且慢說了。等我診了脈,聽我說了,看是對不對。若有不合的地方,再訴告我罷。”老蓮答了幾個“是”,便嚮帳中扶出夫人一隻手,擱在迎手上。
  安大夫移近,回着頭,伸了三個指頭,輕輕的診了好一會兒。又換那衹左手來,一嚮的診了。又一面便頻頻顧眄了牀上之孩兒。看診訖,便道:“也無他證。衹是汗迸身重,眼暈氣喘呢。”老蓮答應道:“是,是。”大夫又道:“發口語遲似乎訥澀,心常懼怕,可不是如鬼祟在傍麽?”老蓮接口道:“曷不如是。閉目常若壓鬼的,又發聲了不得呢”大夫道:“是,是。”又不起身,便伸手摩挲了孩兒之頭頂一回了,看看道:“好公子。”衹見少遊瞧着了大夫,嘻嘻的笑,又口中啞啞的,卻像要說些語兒光景。孝廉大為詫異。夫人病雖昏瞀,心卻明白,開眼一看,便暗暗點點頭,衹自歡喜,但妨大夫在傍,不能開說。
  安大夫復再去雙手抱來時,少遊到也不認生,又不啼哭,惟笑嘻嘻不已。孝廉道:“這孩兒生下今至重七,打盆臥席,總不一聲啼,定是一個啞巴。今見先生,便啞啞喃喃,到像有話兒。又嘻嘻笑將起來,好不靈異麽”大夫復輕輕穩穩的還置臥褥上,暗暗口內有像說呢話兒幾句。少遊就大聲發一口啼,聲音洪亮,有似乎三四歲兒的嚎啕。大夫道:“令公子一定是十六個月生下的,大貴大顯,福祿無疆了。”便起身出到外間。
  少璉引至書房坐下,大夫說道:“大凡産後傷風滯汗,雖隨元氣懶陷,幸喜脈有元神,沉而復靜,衹勢入血室,氣不流精,凝而擁痰。宜以條芩為君,五靈脂、玄鬍索、鱉甲、醋煮、陳皮、當歸、芍藥這七味為佐史,可以平好了。”隨取筆寫了方子,遞與孝廉。
  孝廉道:“這果很是的。但痰凝為祟,條芩使得麽?”安大夫笑道:“相公有所不知。熱血和痰,非醋鱉甲、細條芩不足宣和真陽,各歸本經。內經說的『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也。先用兩劑,再加減,或再換方子罷。”孝廉點頭道:“原來是這麽着,這就是了。”孝廉一面叫人遣他抓藥,一面進大夫酒果。飯湯用過,撒了傢夥,孝廉道:“敢請先生,那知小孩子之十六個月的産下呢?襁褓重七,鬍無啼哭聲息,分明認是啞巴,俄纔的嘻嘻笑,喃喃復又出聲,大大的啼,便是何理?”大夫道:“這非難解。原來至貴之人,必充滿十個月而不足完軀。或一期,或十三四個月。而最上,十六個月的為大吉,不笑不啼,過再七先笑,復喃喃者,孩子倒記念了前生之事,總不能成言出語的。這俱出於文書中。而今胤玉,大是格外的貴了。所以符合了斯呢。”孝廉復謙讓不已。
  且說庾夫人,吃了兩劑藥來,氣息漸次平和,食飯乍進。
  安大夫道:“血道歸經,胃氣就蘇。今也沒大他要緊,復為疏散疏散,便好了。再改了方子,更吃兩劑。”過了數天,夫人果然復了常。孩子又善聲息,又笑又啼,又奶又睡。孝廉大喜,謝喜了安大夫,益加敬信,多奉厚幣。
  大夫固讓不受,道:“下生恭先生大德高風,多多承望餘蔭久矣。今幸得拜牀下,微忱勝似珍寶一般,隨後常常請候門屏。況又公子麟鳳姿表,久久奉承,豈敢俗套呢。容日後再來請安”仍起拜辭。孝廉知不可強,衹自感謝不盡。
  安大夫提了藥囊,背起包裹,飄然出門,回興國州去了。
  是後未知有何事,且看下回衍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西王母瑤池宴蟠桃 釋性真石橋戲明珠第二回 鹹寧縣性真投胎 衆鄰捨潘瞽說命
第三回 百花姑合席說功過 八仙娥同時降塵凡第四回 華陰閨女唱和楊柳詩 紫虛真人傳授陰符經
第五回 楊解元獨點花魁 桂蟾月自擬月姥第六回 假女冠鄭府彈琴韻 巧春娘妝閣喻弓影
第七回 說婚媾老司徒起怒 通關節大學士發誓第八回 楊少遊金榜擢狀元 鄭司徒花園迎嬌客
第九回 鄭瓊貝書齋賭棋 賈春雲綉閨詠鞋第十回 賈春雲為仙為鬼 鍬驚鴻乍陰乍陽
第十一回 金鑾直廬學士吹簫 蓬萊別殿宮娥請詩第十二回 秦宮娥掩泣隨黃門 楊學士陳情叩青鎖
第十三回 鄭司徒承旨賴婚 楊學士再疏下獄第十四回 日本國潛師犯青州 楊元帥練兵出濟南
第十五回 楊元帥擺開鵾鵬陣 倭總兵敗走泰安州第十六回 瀋裊煙捨劍訴真情 吉乎飛出兵說奇計
第十七回 廖先鋒誤陷盤蛇𠔌 楊元帥做夢白竜潭第十八回 白竜潭元帥破陰兵 洞庭湖竜王設宮樂
第十九回 平秀突捲兵渡海 楊元帥奏凱還朝。第二十回 蘭陽主微服拜佛 鄭小姐承旨入宮
第二十一回 鄭小姐賜爵英陽主 賈春雲續詠喜鵲詩第二十二回 賞三軍元帥辭封爵 歸花園春娘傳假音
第二十三回 兩公主一席合卺 雙親堂聯車入京第二十四回 英陽主諱名貶鄭氏 魏國公假病說鬼話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