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這個世界會好嗎 》
當代儒傢代表人物還有誰(1)
梁漱溟 Liang Shuming
艾:……研究的問題,河南豫西這個地區,我想寫一個地方史,明末到現在,也許後年會再來,就是長期來中國住,也希望有機會到豫西去看看。國外的資料我都已經搜集好了,美國各大學的圖書館、國會的圖書館,香港的臺灣的有一些人……。有一位老先生,比您大兩歲,是陳仲華、陳順德——字是順德,聽他也講一些。孟先生也是在那兒工作?
梁:是彭禹廷的學生,他是河南人,我們當時有一個河南村治學院,他是村治學院的學生,(艾:噢,他是村治學院的學生。)他在豫西那一帶呆過,他參加過那個民團的工作,搞地方自衛。
艾:您也去過鎮平、內鄉這些地方啊?
梁:去過鎮平。
艾:那是什麽時候呢?
梁:抗戰中。
艾:以前您就是在輝縣的河南村治學院,就和彭禹廷在一起?
梁:他做院長。
艾:是,那時候您沒去過鎮平?
梁:那時候還沒去,後來去。抗戰中,我們從山東撤退了,從東邊往西撤退,撤退到鎮平。
艾:您說的“我們”是指的什麽人?
梁:“我們”是一班朋友、學生,就是鄉村建設研究院的許多幹部,大批的人。撤退的時候,把地方的壯丁帶了一部分,還有八百條槍,有軍裝,有十幾萬塊錢的款,帶了過去的,當時就住在鎮平。鎮平有個大廟,我們就住在大廟裏。
艾:縣城的……
梁:城外,城外有個大廟。
艾:那您記不記得那個時候鎮平的情形啊?有什麽印象?
梁:沒有多停,我到了鎮平,就去武漢。那時候政府在武漢,跟政府要接洽。當時政府有一個叫陳誠,陳誠他做政治部長,他還要把我們到鎮平的學生,調去二三百人到武漢,他檢閱一番,他訓話,講話,然後派一個人又回到鎮平——這個人由我們來推薦的,領導我們這些人,帶着人跟槍支回山東。回山東之後分了四路,就是東西南北,在敵人後邊,發動農民抗日,搞遊擊戰。
艾:您對彭禹廷有什麽……
梁: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他是村治學院的院長,副院長姓梁,叫梁仲華,我給他們做教務主任,實際上那個村治學院的章程、辦法都是我訂的。……那裏的學生,現在那裏的學生不多了。
艾:您覺得彭禹廷是什麽樣的一個人?
梁:他人是一個赤膽忠心的人。中國俗話、老話,就是黑臉人是好人,白臉不好;彭禹廷就是黑臉人,人好得很。
艾:他也很能幹了。
梁:很能幹,可惜是被人謀害了,害死的。
艾:好像是在南兆縣呢是在鎮平縣,有一個楊傢,鎮平縣裏有一個本來是扶持彭禹廷上學的一位地方有勢力的土豪,彭回來,原來扶持他的認為是個好機會,彭回來了,結果彭禹廷也不給他什麽方便優待,他生氣了,跟南兆縣的地方富豪聯絡,進行暗殺。別廷芳您也見過嗎?
梁:也見過。
艾:他是來鄒平看您……
梁:不是,他是在內鄉,是在鎮平碰到,我去鎮平他也來,在鎮平碰到。
艾:他留下的印象怎樣?
梁:就我個人印象,很粗的人,也許心地好,但也還是個土豪作風,什麽事情都是個人做主,強製推行,就是這個樣子。
艾:當然彭禹廷的這個教育……
梁:好得多。
艾:您對鎮平的村治還算是成功的吧?
梁:在那個時候相當成功。那個時候縣長、縣政府等於虛設,它是全縣分十個鄉區,組織一個十區辦事處,大傢推彭禹廷做主任,有十個區的區長跟彭禹廷在一起,聯合成一個十區辦事處,十區辦事處做事情,縣政府等於虛設了,擺在旁邊,不起什麽作用。
……
艾:除了您自己以外,在現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傢人物是誰?
梁:我說不上來。說不上來我還要說幾句話。有一個人叫馮友蘭,我在北京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是我班上的學生,他是留美,在美國。他留美的時候還常常從美國寫信給我,通信。從美國回來就做大學教授,很出名。寫了三本書,特別是他有一部《中國哲學史》。這個人呢——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情,個性不同了——他好像是儒傢,好像是發揮中國傳統思想,好像是這樣,可其實呢,他的為人是老莊的吧,老子一派。老子一派,就是不像那個儒傢,好像忠於自己,一定要很正直,他不是那樣,他是有點……有點那個叫什麽,“什麽世不恭”啊,有那麽一個四個字(艾:是。),“玩世不恭”(艾:對。),他不是那麽本着自己的相信的道理,很忠實,不隨風轉舵,不,他有點像玩世不恭。
艾:其實這一點我們西方研究中國的人都是公認的。
梁:後來不是那個江青(笑)很賞識他,到北京大學去看他,他還把詩詞送給江青,後來江青失敗了,所以他的名氣也就不好了。這個人還在,還在北京大學,不過不擔任什麽事情,衹有一個好的待遇,教授的待遇。人也不行了,眼睛有白內障,走路也旁人扶着。
艾:沒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作者簡介 | 編輯推薦 | 出版說明 | 艾愷教授序:《這個世界會好嗎》 | 馬勇:梁漱溟晚年口述 | 儒傢跟佛傢(1) | 儒傢跟佛傢(2) | 儒傢跟佛傢(3) | 儒傢跟佛傢(4) | 為何我還樂觀 |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 情理與物理 | 什麽是戒、定、慧(1) | 什麽是戒、定、慧(2) | 我做記者的時候(1) | 我做記者的時候(2) | 陳獨秀、李大釗和我(1) | 陳獨秀、李大釗和我(2) | 當代儒傢代表人物還有誰(1) | 當代儒傢代表人物還有誰(2) | 熊十力和唯識 | 美國人和臺灣問題 | 毛主席這個人(1) | 毛主席這個人(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