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卦的前两卦为《屯》、《蒙》,《屯》的主题是艰难,《蒙》的主题为蒙昧。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时机、积蓄能量,本卦排在《屯》、《蒙》两卦之后,正寓此意。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心中诚信,很通顺,占问吉,利于做大事、难事。
人类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主观与客观的相符、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本卦的主题为等待,这本身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中,或者主观条件不具备,或者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两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因此需耐心等待,在等待中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达到与天、地和谐统一,如此才可以出现做一番大事业的亨通局面。卦辞中的"有孚"是从主观方面提出的要求。
"大川"在《易经》经文中出现了十一次,并且都出现在占断语中,一般都从字面上解为"大河",未得其深层的象喻意义。众所周知,周人生活、活动的中心区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时这一带的温度、湿度、雨量远高于现在,河流众多,洪水经常泛滥(详《涣》卦)。另一方面,古代渡水工具落后,渡河时弄不好就要遭灭顶之灾。因此,对于古人而言,"大川"也就意味着"困难"、"艰险",《易经》中的"大川"都应作如此解释。《需》卦辞说"利涉大川",表明了还需要进一步等待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正如《周易集解》中说:"有险在前,不可妄涉,故须待时然后动也。""利涉大川"是以"有孚"为前提的,如此才能"光亨,贞吉"。--"光亨"在《易经》中仅此一见,疑为"元亨"之讹,当作"元亨"。
历史上的周人灭商,经过了周文王的苦心经营后,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军事上也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但周人一直没有对商都发动攻击,仍在等待时机。周武王即位后,继续经营,九年以后,在孟津为伐商作预先演练,同时借以观察人心的向背,相传有八百诸侯前来会盟,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商纣了。"周武王却说:"你们不懂天命,现在还不可以。"又等了两年,商纣王迫害杀戮元老功臣殆尽,商军主力部队又在东南作战,商纣王众叛亲离,国都空虚,周武王才下令东征,大举伐商,会战于牧野,商纣王临时组织起来的部队临阵倒戈,因此周人一战推翻了商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忍辱负重,为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向吴国求和,情愿将自己的女儿给吴王做奴仆,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做奴仆,读书人的女儿给吴国读书人做奴仆。同时,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招贤纳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最终一举灭吴兴越。周武王、勾践都是属于善于等待的人!
以下卦爻辞又通过描述主人等候客人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等待的道理。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初九:在郊外等待,耐心长久等待有利,没有过错。
综合爻辞看,"郊"指主人公居住地的郊外,在主人公居住地与其等待的客人居住地之间有一条"大川"阻隔。主人在郊外等候客人,但是久等不来。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耐不住性子,前往客人来的方向探个究竟。如上所述,"大川"是危险的代名词,接近"大川"也就意味着靠近了危险。况且,还不知道客人是否能够如约前来。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值得冒险前往,耐心地在远离"大川"的郊外等待就可以了,因此说"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二:在河边沙地等待,有小麻烦,最终吉。
沙,是河边之沙。言,言语责备,也有人认为借为"愆",是过错的意思。"需于沙"表明主人公果然耐不住性子来到了河边,向危险靠近了一步,但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善言制止,没有进一步发展,因此说"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九三:在河边泥泞之地等待,引来了强盗。
泥,河边泥泞的地方。寇,强盗。河边泥泞之处介于河水与沙地之间。与"需于沙"相比,"需于泥"意味着又向危险迈进了一步,并且被强盗盯上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