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臧守虎 Cang Shouhu

  本卦的前兩卦為《屯》、《蒙》,《屯》的主題是艱難,《蒙》的主題為蒙昧。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耐心地等待時機、積蓄能量,本卦排在《屯》、《蒙》兩卦之後,正寓此意。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心中誠信,很通順,占問吉,利於做大事、難事。
  人類行為的有效性取决於主觀與客觀的相符、統一,二者缺一不可。本卦的主題為等待,這本身說明事物發展過程中,或者主觀條件不具備,或者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兩方面條件都不具備,因此需耐心等待,在等待中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達到與天、地和諧統一,如此纔可以出現做一番大事業的亨通局面。卦辭中的"有孚"是從主觀方面提出的要求。
  "大川"在《易經》經文中出現了十一次,並且都出現在占斷語中,一般都從字面上解為"大河",未得其深層的象喻意義。衆所周知,周人生活、活動的中心區域--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古時這一帶的溫度、濕度、雨量遠高於現在,河流衆多,洪水經常泛濫(詳《渙》卦)。另一方面,古代渡水工具落後,渡河時弄不好就要遭滅頂之災。因此,對於古人而言,"大川"也就意味着"睏難"、"艱險",《易經》中的"大川"都應作如此解釋。《需》卦辭說"利涉大川",表明了還需要進一步等待剋服客觀上存在的睏難,正如《周易集解》中說:"有險在前,不可妄涉,故須待時然後動也。""利涉大川"是以"有孚"為前提的,如此才能"光亨,貞吉"。--"光亨"在《易經》中僅此一見,疑為"元亨"之訛,當作"元亨"。
  歷史上的周人滅商,經過了周文王的苦心經營後,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軍事上也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但周人一直沒有對商都發動攻擊,在等待時機。周武王即位後,繼續經營,九年以後,在孟津為伐商作預先演練,同時藉以觀察人心的嚮背,相傳有八百諸侯前來會盟,諸侯們都說:"可以討伐商紂了。"周武王卻說:"你們不懂天命,現在還不可以。"又等了兩年,商紂王迫害殺戮元老功臣殆盡,商軍主力部隊又在東南作戰,商紂王衆叛親離,國都空虛,周武王纔下令東徵,大舉伐商,會戰於牧野,商紂王臨時組織起來的部隊臨陣倒戈,因此周人一戰推翻了商王朝。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被吳國大敗。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忍辱負重,為爭取時間積蓄力量,嚮吳國求和,情願將自己的女兒給吳王做奴僕,大夫的女兒給吳國大夫做奴僕,讀書人的女兒給吳國讀書人做奴僕。同時,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招賢納諫,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富國強兵,最終一舉滅吳興越。周武王、勾踐都是屬於善於等待的人!
  以下卦爻辭又通過描述主人等候客人的故事進一步闡述了等待的道理。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初九:在郊外等待,耐心長久等待有利,沒有過錯。
  綜合爻辭看,"郊"指主人公居住地的郊外,在主人公居住地與其等待的客人居住地之間有一條"大川"阻隔。主人在郊外等候客人,但是久等不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耐不住性子,前往客人來的方向探個究竟。如上所述,"大川"是危險的代名詞,接近"大川"也就意味着靠近了危險。況且,還不知道客人是否能夠如約前來。在這種情況下更不值得冒險前往,耐心地在遠離"大川"的郊外等待就可以了,因此說"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九二:在河邊沙地等待,有小麻煩,最終吉。
  沙,是河邊之沙。言,言語責備,也有人認為藉為"愆",是過錯的意思。"需於沙"表明主人公果然耐不住性子來到了河邊,嚮危險靠近了一步,但他的這種行為受到了善言製止,沒有進一步發展,因此說"終吉"。
  九三:需於泥,緻寇至。
  九三:在河邊泥濘之地等待,引來了強盜。
  泥,河邊泥濘的地方。寇,強盜。河邊泥濘之處介於河水與沙地之間。與"需於沙"相比,"需於泥"意味着又嚮危險邁進了一步,並且被強盜盯上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