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權謀書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劉嚮 Liu Xiang

  所以《詩經》上說:“把它送給豺狼虎豹,豺狼虎豹也不會吃它;把它投到寒陰之地,寒陰之地也不會要它,衹有送去見閻王。”就是這個意思。
  12. 用書培育心靈
  孟子說:每個人都知道用糞肥,但不知道要用書培育他的心靈。肥田是要使稻子長得好,收穫多,而培育心靈能得到所要的東西。什麽叫做培育心靈?就是多讀書,多聽聞。什麽叫做善行?就是保持善良的本性,禁止邪念。
  13. 鳥有風才能飛
  子思說:“讀書會增進才智,磨刀石會把刀子磨得更鋒利。我曾經待在幽靜的地方自己深深地思考着,結果發現不如學習來得快;我也曾經擡起腳後跟嚮遠處望,結果發現不如爬到高處看見的多。所以順着風的方向呼叫,聲音不必特別大,而聽到的人反而多;爬上山丘招手,手臂不必特別長,遠處卻看得見。所以魚要有水才能遊,鳥要有風才能飛,草木要因時才能生長。”
  14. 學問通天下
  孔子說:“可以和人傢談一天而仍不覺得疲倦,恐怕衹有學問吧!他的外表不值得一看,他的勇和力也不值得畏懼,他的祖先也不值得一提,他的同姓的人也不值得一說。可是能讓天下和諸侯知道的,恐怕衹有學問吧!”《詩經》上說:“不失誤不遺忘,大都遵照以前的規章制度。”就是指學問而說的啊。
  15. 不學習不能立足
  孔子說:“君子不能不隨時留心學習,見到人也不能不有所文飾;如果不文飾就沒有禮貌,沒有禮貌就失理;失理就不忠,不忠就失禮,失禮就無法立足。要想遠大而有光輝,就要靠禮來文飾;越近而愈見光明,就衹有學問。譬如污穢的池子,各種的水都流到裏面去,營蒲也長在上面,卻不知道那並不是它的源流。”
  16. 時時警戒自己
  公扈子說:一國之主不能不留心學習《春秋》。生下來地位高的人驕奢,生下來有錢的人傲慢。這樣的人如果不警戒自己,那麽生存下來的希望就很小。《春秋》是國傢的一面鏡子。《春秋》中,有三十六個君主被殺,有五十二個國傢被滅亡,諸侯奔走仍不能保全他的封地的很多,這些人中有很多是重蹈覆轍的。
  17. 讀書讓心靈明亮
  晉平公問師曠:“我已七十歲,還想讀書,恐怕已經太遲了。”
  師曠答道:“為什麽不點蠟燭?”
  平公說:“哪裏有做人臣的開人主的玩笑?”
  師曠說:“我這個愚昧的臣子怎敢開主上的玩笑呢?我聽說,少年好學,好像早晨的朝陽;壯年好學,如日中天;老年好學,好像點着蠟燭那麽明亮。蠟燭的明亮也比昏暗好吧?”
  平公說:“好極啦!”
  18. 學習有利於品德
  河間獻王說:“商湯說學聖王之道,就像太陽一樣光明;當靜居獨思的時候,又像火一樣光亮。如果捨棄學聖王之道,就像捨棄日光一樣,那又何必獨自思考衹擁有像火一樣的光亮。這是衹見到小的一面,沒有用上大智慧,衹有學問纔可以將一個人的品德才智增加。”
  19. 晏子一生勤奮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也趕不上你。”
  晏子說:“我聽說,衹要不停地去做,一定會成功,衹要不停地走,一定會達到目的地。我跟別人並沒有什麽不同,衹不過做個不停,走個不休,所以纔難趕上我。”
  20. 學習如走路
  寧越是中牟地方的鄉下人,厭惡耕田的辛苦,對他的朋友說:“要怎樣做才能免除這種勞苦?”朋友說:“莫如讀書,讀三十年的書自然可以達到目的。”寧越說:“我想用十五年的時間,別人要休息,我不敢休息;別人要睡覺,我不敢睡。”
  十五年學成之後,周威王以老師的禮節接待他。那些走路走得快的人,走了兩裏就停下來;走得慢的人,走了一百裏還不停下來。現在寧越努力不懈,成為諸侯的師傅,難道不是很自然的嗎!
  21. 君子不能放棄學習
  孔子問子路:“你喜歡什麽?”子路說:“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並不是要問你這些,是用你的才能,再加上後天的學習,還有什麽比這更好呢!”子路說:“學習也有用處嗎?”孔子說:“人主沒有敢言的大臣,他的國政就要敗壞;一個士人如無規勸過失的朋友,他的品德就會敗壞;奔放的馬不能丟棄馬鞭子,已定型的弓就不必再接受校正;木材接受繩墨,就會筆直;人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就能完美。吸收知識,註重學問,循着自己所學習的去做,還有什麽不能成功;毀棄仁義,厭惡士人,將要犯罪。所以一個君子不能不學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領袖之道(1)第3節:領袖之道(2)第4節:領袖之道(3)
第5節:領袖之道(4)第6節:領袖之道(5)第7節:領袖之道(6)第8節:領袖之道(7)
第9節:領袖之道(8)第10節:為官之道(1)第11節:為官之道(2)第12節:為官之道(3)
第13節:為官之道(4)第14節:為官之道(5)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