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18節:清炒蝦仁(2)      林文月 Lin Wenyue

  如今積纍經驗始明白,蝦絶不可在市場先行剝殼;回傢之後,連殼帶頭在水竜頭下快速衝洗後置入瀝水容器內,盡量瀝去水分,然後便去頭剝殼。我常常在桌上攤開兩張廚房用的厚紙,把去除頭殼的蝦仁丟在紙上。如此,水分幾乎可以盡去。然後,再將全部去除了頭殼的蝦仁,用牙簽剔除污腸。越新鮮的蝦,越容易剔腸,衹消在背上用牙簽輕輕戳破一小洞挑起,含砂的腸子便隨之而出。這一道剔砂腸的手續,千萬不可忽略。試想美味的蝦仁,一口咬下去,卻有沙沙作響的砂粒在嘴裏,多麽掃興遺憾!
  處理幹淨的蝦仁,要盛放在一個寬口的中型碗內,等待配合作料。通常,我會依序放入????及微量的味精。我做菜時,無法規定作料的分量。每個家庭的口味輕重有別,而且烹調的菜餚大小亦不同,衹能套句俗語:"酌量"而已;至於其間鹹淡,端賴慧心與經驗了。又有人忌諱味精,我則以為有時微量的味精確實可以提高味覺。將切得十分細碎的蔥末與薑末一小撮放入碗內,滴上些微的紹興酒、炒菜油及香麻油。麻油的作用在於提升濃馥的效果,而作料之中的油分,則可以令蝦仁看來鮮亮。最後,再撒一點鬍椒粉與太白粉。太白粉使炒出來的蝦仁不至於幹澀,但過多則往往令盤中黏黏糊糊,既不美觀又欠爽口,所以分量的拿捏頗重要,宜在若有若無之間耳。
  調味妥的蝦仁,衹需略略翻動拌和,使各味均勻分佈,即用保鮮膜封蓋,置放冰箱內,至爆炒前纔取出。這樣經過調味的蝦仁,放置於冰箱之中,經一二日亦無妨;有時候我甚至於故意在烹炒的前一天準備好,既可省卻臨陣忙亂,且能入味而無妨於新鮮度。
  烹炒時,將冰箱內的蝦仁取出,切一些青蔥以供點綴之用。由於蝦仁已拌和了各味,所以無需再加添任何作料,衹要鍋熱之後傾註炒菜油即可。雖然蝦仁之中已拌和了些許炒菜油及麻油,炒蝦仁之際的油仍不宜少。等鍋熱、油熱之後,用一雙筷子將碗內因冰冷而互相貼緊的蝦仁略為掘動使鬆懈,即倒入熱油中。用長筷或鍋鏟急速而輕輕翻炒蝦仁。炒蝦仁時切忌動作粗重,亦不可來回重複翻攪,以免蝦仁的外形受損。由於鍋熱油多,蝦仁貼鍋的一面很快就會轉呈紅色,隨即將仍呈灰色的另一面翻覆使貼鍋:待蝦身的兩面都轉紅且微微彎麯時,再加入蔥段,輕快地翻炒兩三下,便即熄滅爐火起鍋。起鍋時,多餘的油不要盛出而留在炒鍋內。
  如果用一個素白的瓷盤,鮮紅色的蝦仁與青翠的蔥段在那白淨的背景中襯托,相映成趣,而從熱鍋端到桌席之間,蝦味得麻油之助,會散發出濃郁誘人的馥香,客人在尚未品嚐之前,便從視覺和嗅覺上得到美好的印象了。
  用這樣的步驟和方法烹製的清炒蝦仁,幾乎很少失誤,每次都能達到清脆爽口的效果,是我得意的手藝之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第8節:飲膳往事(1)第9節:飲膳往事(2)
第10節:飲膳往事(3)第11節:飲膳往事(4)第12節:楔 子(1)
第13節:楔 子(2)第14節:潮州魚翅(1)第15節:潮州魚翅(2)
第16節:潮州魚翅(3)第17節:清炒蝦仁(1)第18節:清炒蝦仁(2)
第19節:紅燒蹄參(1)第20節:紅燒蹄參(2)第21節:紅燒蹄參(3)
第22節:佛跳墻(1)第23節:佛跳墻(2)第24節:佛跳墻(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