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巧主婦的106個廚房秘笈:吃的藝術   》 第18節:豆腐的故事(2)      劉枋 Liu Fang

  另一說是乾隆皇帝遊江南,一日在一民間塾中與塾師閑談,適逢午餐,吃的也是菠菜炒豆腐,皇帝的食前方丈中,當然不會有這種平民食物,嘗個稀罕,自然覺得可口,也是問"此菜何名?"塾師賣弄文人巧思,說:"這叫翡翠燴玉板。"於是,這皇帝回宮後便也給御膳房出了難題。
  不管這兩則故事的真實性如何,菠菜炒豆腐的確可以稱得起是又好吃又好看,營養價值高而經濟價值低的下飯之物。每餐有此一盤,則所有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蛋白質、葉緑素、磷、鐵、鈣都可無缺了。衹不過脂肪較少,對體胖欲減肥者正合適,普通人或許會覺得素淡了些,但這沒關係,衹要用大量豬油來炒,便濃膩香腴,毫無缺憾。
  一般的習慣,北方人炒豆腐多是把豆腐切塊先入鍋用油煎透,就是變成"金鑲白玉板"那種樣子,然後再下各種配料;南方人吃豆腐喜嫩,多是先把配料等炒好,然後入豆腐燴煮,也便是燴玉板的形式。所以,鍋塌豆腐那種把豆腐混合肉末,然後蘸面粉,在鍋中用油煎成香脆的豆腐餅,切盤上桌的辦法,也衹是北方館子裏的拿手菜。
  和豆腐同出一源的,北平的"老豆腐開鍋"--也就是四川的豆花,都是點成了的豆腐不壓去水分的軟嫩豆腐坯子。這種吃豆腐坯子,南北各省並不普遍,但現在臺北市卻不視作稀奇。目前我們的吃倒真是四海一傢了。
  有豆腐之名而實在與豆無關的,如雞鴨豬血等塊呼之曰紅豆腐(炒紅白豆腐,倒是豆腐炒血塊),杏仁豆腐是杏仁霜太白粉合成,冷營養豆腐是洋菜番薯粉合成。還有四川的魔芋豆腐,也衹是形似而實非。
  豆腐不但在烹調上可以百配百宜,在調味上也鹹、甜、辛辣無所不可。冰糖燉豆腐可以當點心,白糖芝麻醬涼拌豆腐也不難吃。衹是"吃豆腐"和"吃醋"卻絶不相配,試問可有誰吃過醋烹豆腐來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關於吃蛋(1)第2節:關於吃蛋(2)第3節:關於吃蛋(3)第4節:元宵裏的丸子(1)
第5節:元宵裏的丸子(2)第6節:豬八戒第7節:膾不厭細第8節:煙熏
第9節:烤--火燎第10節:蝦的吃法(1)第11節:蝦的吃法(2)第12節:活魚三吃
第13節:所欲者魚第14節:燕窩種種第15節:且說魚翅(1)第16節:且說魚翅(2)
第17節:豆腐的故事(1)第18節:豆腐的故事(2)第19節:有餡的菜(1)第20節:有餡的菜(2)
第21節:素涼拌第22節:洋涼拌--沙拉(1)第23節:洋涼拌--沙拉(2)第24節:洋涼拌--沙拉(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