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美丽的PPT和美丽的新闻发布会
对于评估团到北京现场评估的那紧张的四天,现在在媒体上和申奥的一些总结材料上也许只能看到这样简短的几行字:"2001年2月21日至24日,以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为团长的国家奥委会评估团一行17人到北京考察。考察期间,评估团听取了北京奥申委17个主题的陈述……"
事实上,在2月份的陈述会,奥申委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巨大的,看似随意一笔都是反复斟酌的结果。而在这其中,作为多媒体总策划的我,我必须要对17个主题陈述配套的PPT的设计、制作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我和我的同事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加班加点,四处寻找专家和朋友帮忙,为最后那16组PPT的准时、精彩呈现,付出了诸多艰辛努力。
1月13号我从美国回来到2月20号之前那段时间,是我在奥申委工作期间最辛苦的一段。基本上我每天早晨起来后,漱洗完毕就得立即开车赶到奥申委所在地新侨饭店;忙碌一天,见一个又一个陈述人,咨询一个又一个专家,改一张又一张图片,凌晨两三点离开设计室返回家里是常事。
工作量太大,我每次把大量的设计数据调准以后,赶紧去分派给相关设计人员完成。接着,我再拿着这些完成的稿子同相关陈述人一张灯片一张灯片的去设计。我要计算每一张灯片和灯片之间的间隔时间够不够准确,陈述人陈述是不是有一个非常好的节奏。此外,就是在PPT的细节上所做的大量工作。我们要求图片上的文字显示三到五行最好,最多不要过于七行,所有这些都是按照着极其专业方向迈进的。
在整理上做这些基本框架和理念的设计之外,我们在PPT的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在杨澜的陈述中,我们就特意插入了一幅古代绘画的图案。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宫廷女子会聚在一起踢绣球,而宫廷画家就把它绘成一幅美丽的女子运动图。那幅画直观上理解是一幅艺术品,但它表现的内容正好是体育的内容--直接和我们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有关。为了找到这幅图,我和我的同事们花了很多时间,到图书馆、上网,只是能找到一幅既有运动场景,又有中国传统元素,此外最好角度比较新颖的图画。苦心人天不负,我最终在一本古代宫廷画的画册中发现了这幅宝贵的图片。我把画稿扫描进去以后,放在了杨澜的陈述中。所以杨澜的陈述中就有了这样一幕:她说,其实在很早,蹴鞠运动就在中国很盛行,这种运动在女子中也很普及--这时背景PPT上就打出了这幅画,杨澜话锋一转,委员们,这个就是为什么中国女子足球队为什么这么厉害的原因。这番巧妙地陈述顿时把台下的委员们引得哄堂大笑。
在奥运村的主题PPT上,我特意耍了一些"小把戏",比如在展现奥运村中运动员居住的房间具体格局时,我特意在门上嵌入了运动员的名字,那个搞突然袭击的俄罗斯体育明星布勃卡在PPT的FLSH视频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惊讶极了,接着开心地笑起来。这些"小把戏"做起来却是要费大工夫的。我曾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这样的一幕,在清水里放了一块豆腐,然后用花刀把豆腐雕成一朵惊艳的白牡丹;其实在17个主题的PPT制作过程中,就如同在豆腐上雕牡丹一样难:你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把相关主题的所有问题都要涵盖到,方寸之间展示的是举国力量,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寻找PPT的素材以及在细节上做精做细,三番五次打磨之外,那一个多月,最耗功夫的还是对PPT的修改。这种修改贯穿始终,甚至到了评估会议真正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在对相关PPT进行修改。比如,2月21、22号两天,PPT和陈述人的陈述配合地相当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使得评估会议进行地很顺利。但到了第三天的下午,负责环保主题陈述的陈述人面色略带慌张地来找我:"黄总,评估团里的环保专家跟我们谈了谈,我觉得已经定稿的那组关于环境保护的PPT可能需要修改。"听到这话,我立刻扔下手里的活,赶紧让他一起和我去找那个专家面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