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黄克俭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 1978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本科,学士)
● 1982年-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研究生
● 1986年-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语言学系、实验语音学专业博士研究班
● 1988年-1991年:美国时代有限公司(《人民日报》海外版 ·旧金山代印点)副总裁兼电子出版部主任
● 1991年6月至今:创办中美合资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北京华文世纪
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美国华侨界的社会活动
● 组织参加美国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活动
● 组织参加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活动
● 组织参加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策划、组织中国空军蓝天儿童艺术团在旧金山、洛杉矶、香港的演出活动
● 积极参与在旧金山召开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研讨会活动等
● 策划组织美国西海岸华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长城上的《奥运龙》大型活动
● 受北京市政府邀请作为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参加申奥工作
参加社会团体(长期非赢利机构)
● 美国旧金山湾区各届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委员会委员
● 美国华商总会会员
● 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
● 美国《奥运龙》基金会副主席
科技获奖
组织领导开发的《华文字库》项目
● 1992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并经国家科委验收
● 1995年被国家科委等五部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 1997年被评为民政部科技三等奖
● 1998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乡镇企业科技一等奖
● 1999年被江苏省信息产业厅评为优秀软件
组织领导开发的《华文高效图像压缩系统》项目
● 1999年被评为中国报协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0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时间22点左右,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拆开信封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全世界的中国人顿时欢呼雀跃,热血沸腾。
黄克俭此时正在莫斯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礼堂中。“我虽然没有热泪盈眶,但内心里确实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黄克俭说。作为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作为旅美 华侨,黄克俭先生奉献的爱国心终于有了回报。
原北京奥申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明女士说:“他的英文非常好,知道国外的人是怎么想的。当时我们的代表团有200多人,正式的代表有60多人,他是最核心的代表团成员之一。后来我们的陈述报告在五个城市中是最成功的一个,这与黄先生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在谈到北京申奥多媒体工作,黄克俭很自信地说:“我既懂中国的文化,又知道西方的手段,我知道文字是体现文化更深层的东西。图片切分要按照一定的频率,内容要配上一定的图片,通过标题字的大小来体现分类。既要让人看上去你的陈述有整体感,又要很有节奏地让受众在听完以后有清晰的线条。”
然而,“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这个职务只是“临时抓差”,黄克俭一直痴迷的是汉字及其字库。微软公司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张湘辉这样评价说:“大概我没见到过一个人,在中文字体处理问题上,他的学问之深、激情之高、投入之大。黄克俭只要一谈字就眉飞色舞,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次跟他聊天,他都要把话题扯到字上面去。黄克俭对中国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黄克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做世界级字库,它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可以供全世界人使用。”
黄克俭的话语并非大言不惭,他对汉字的痴迷和执著早就有了回报。
1996年,黄克俭的华文字库被美国苹果电脑公司选作其字库的专业级字库;
1996年,华文字库成为美国奥多比(Adobe)公司唯一系统中文字库,被广大国外系统厂家所采用;
1998年,华文字库被中国金山电脑有限公司选作WPS的高级字库;
1999年,美国微软公司为其Office2000选购的12套中文字体中有10套是华文字库的字;
2000年,华文字库被美国IBM公司选定为系统级字库;
……
两次“死里逃生”使黄克俭变得更加执著
1974年5月4日,湖南省望城县,滔滔洪水,几成泽国。刚满19岁的黄克俭从省城长沙来到这个县当插队知青才11天。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的黄克俭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把黄克俭卷入了洪水的巨大漩涡,立即被洪水吞进堤坝的排洪管道之中。这个排洪管道有50米长,1米左右的直径,人只要被吞噬进去,很难活着出来。岸上的人们焦急地四处寻找黄克俭的踪影。
或许是上天保佑,几分钟之后,黄克俭竟然奇迹般地从水管的另一头冒了出来——而且只是头上磕破了几块皮。他很快成了抗洪英雄,成为当时湖南省下乡知青的榜样,“北有金训华,南有黄克俭”的美誉传播开来。
这是黄克俭的第一次“死里逃生”。黄克俭虽然对此记忆犹新,但很少对媒体提及此事。当时他内心的信念是:一定要上大学!而当时只有表现好的知青才有可能被推荐成为工农兵学员。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的荣耀并没有泽及黄克俭。1977年年底,黄克俭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上了长沙铁道学院机械系,成为文革以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不久又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成为师资班学员。后来这个系又变成了信息系统工程系,是新中国第一代信息系统工程专业。“这些对我后来的事业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黄克俭说。
从国防科大毕业后,黄克俭被分配回铁道学院做教师。这期间,他带领78级学生做有关汉字终端的毕业设计,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道路——和汉字打交道,把古老的汉字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
1985年9月10日,年届而立的黄克俭背负着空空的行囊,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师从著名的语言学家王世元教授,参加他的博士研讨班。在这时,他接触到了s最先进的计算机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
然而,就是在这里,在异国他乡的美国加州,黄克俭经历了他的第二次“死里逃生”。
1986年新年刚过,和大多数自费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黄克俭在餐馆打工完工后,到一家小餐馆刚坐下来吃饭,突然,三个劫匪举着手枪冲进了餐馆。“不许动”,“少废话,趴下!”就像冯小刚著名电影《不见不散》里的镜头一样,劫匪把手枪顶在了黄克俭的太阳穴上。趴在他旁边的一对美国夫妇用手死死地摁住黄克俭,手指甲快要掐进黄克俭的肉里,让他别盲动。由于没有抢到多少钱,劫匪把餐馆老板的小儿子打死了,扬长而去。
第二次“死里逃生”虽然后怕至极,心有余悸,但是,为了学业,也没能阻挡黄克俭继续去餐馆打工。
就这样边打工边上学,到了1989年年底,黄克俭觉得必须把自己学到的PostScript语言技术介绍给国内,使古老的汉字能够在现代计算机上有完美的体现。1990年2月,受国防科大、铁道学院的邀请,黄克俭回国做学术巡讲,讲了100多场。北京印刷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国防科大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交部、海军研究所、北大方正等地都留下了黄克俭的学术印迹。
本来黄克俭只想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知识奉献出来,并没有打算创办一家公司。但是,黄克俭学术巡讲之后,发现国内印刷排版界对PostScript语言技术很排斥,所以为了汉字的现代生存,他东拼西凑20万美元,于1991年回国成立了常州华文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谈到未来,黄克俭说他想出版一本关于中国文字技术方面的书,把汉字的起源、应用和发展以及承载这个文字的工具融合起来讲,让读者有非常好的阅读快感。
华文是国内唯一凭借字库软件存活下来的公司
记者:目前字库领域主要有哪些厂商?
黄克俭:比较活跃的是欧洲的字库厂商,他们比较强调个性化设计。就汉字来说,日本有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台湾、香港和美国也有。在国内,做简体字的早期有40-50家,现在比较活跃的有北大方正、汉仪、华文等,这些厂商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在新闻出版界,主要是北大方正;在平面设计方面,用得比较多的是汉仪;在电雕制版行业,主要是华文的。华文的最大用户就是平台字库,比如苹果电脑最新操作系统OS10.2全部用的是华文字库,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用了10套华文字库。另外,还有一些捆绑软件,像奥多比公司的Acrobat软件、IBM系统级字库用的都是华文。可以说平台字库中85%用的是华文,华文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记者:那么,华文字库有哪些优势?
黄克俭:华文字库应该也就是一种字库而已,和别人一样。字库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技术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字库的技术标准很好界定,但其艺术标准很难界定,毕竟艺无止境。我们的宗旨是“源于原稿,高于原稿”,而其他厂商的宗旨可能是“源于原稿,忠实于原稿”。“源于原稿,高于原稿”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我们把做字库的过程理解成第二次设计;第二,老的原稿是为老的工艺而设计的,电脑设计出现以后,工艺就完全改变了,所以字库要满足工艺要求就必须重新设计。华文字库是由常州中国民族文字模厂字模工艺蜕变而来的,我们聘请了很优秀的字模师。所以其技术标准和艺术标准都很高。
记者:在汉字字库这个领域,华文最大的竞争对手会是谁?
黄克俭:我也不好讲竞争对手是谁。从质量上、从资源上、从某些特殊的字体上来讲,华文字库没有竞争对手。华文的竞争对手是华文自己。
记者:是不是因为字库领域艺术性比较强、领域分得比较细,所以在这个领域,华文一枝独秀?
黄克俭:也不好这么理解。做字体也好、做艺术品也好,那是人家对你的期望。人家用你这种字体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期望,这特别重要。华文更多的是人家有更大的期望,希望华文字库有更好的表现,以便给其产品带来更多的特点。微软公司为什么选用华文的产品?用了这字体,就使得这个产品增添了许多光彩。对于设计师和用户来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字体在印刷媒体上有很好的表现。
记者:那么,华文是依靠什么东西得以支撑下来?
黄克俭:中国汉字字库在1993年以前,做成了各自封闭的格式。西文正好相反,大家都用一种技术格式来设计不同的字体,给客户挑选余地。做中文汉字本身就是耗时耗钱耗体力的事情,费力不讨好的事又做了很多重复。很多公司倒闭了,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华文公司是一家靠字库软件赚钱的公司,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华文靠独立的经济力量得以支撑,那么华文必有可敬之处。很多字库生产公司靠部委的支持、靠国家基金支持,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它卖字库赚的钱还不如拿一个基金的钱。华文字库自始至终没有要过国家一分钱的基金。我们引以为骄傲,我们是通过自己产品的高质量来获得生存的。
字库软件是全球最大,但收入最少的产业
记者:你能不能告诉我,字库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黄克俭:字库行业并没有运作得很好的商业模式,国外也一样。奥多比公司以字库起家,最后是以PHOTOSHOP软件发展起来,以Acrobat软件卖得最多。字库太容易复制了,它就像水、空气一样,没有它不行,只有发现没有它的时候才发现它的存在。一台计算机,可以没有这个软件,可以没有那个软件,但是不可以没有字库软件。可以说,字库是计算机的灵魂。
汉字字库的市场规模非常小,因为它的销售方式是杀鸡取卵的方式。比如,华文卖给微软一套字库软件,我只能收一次钱。这也是字库没有暴利的原因。华文幸运的是一套字库可以卖给微软公司,可以卖给苹果电脑公司,还可以卖给奥多比公司,可以重复卖,但也仅仅是那么四五家。
记者:如此说来,你们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怎么解决?
黄克俭:这是我们的商业秘密,我们力图把软件变成硬件。现在中文字库卖得很贵,主要因为没人买。如果大家都来买,每台电脑都配上一套自己喜欢的字库,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那么这个产业就会发展很快。问题是现在没人来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不公平的事了。盗版太多了,电脑字库就成为一个最不应该做的商业。
记者:目前你们的转型正在进行之中?其他字库厂商是不是不以字库为命脉?
黄克俭:我们也在试图转型。说心里话,以字库来养活自己并不是很困难。最关键的是,要花大力气出很好的产品,这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投入。但高投入得不到高回报,这必然导致企业的破产。这种情况,导致资本家的资本绝对不会投向字库。当时我们做字库也是冲着字库的利益去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奥多比怎么赚钱。不怕你笑话,当年我们做的商业计划是三年赚六千万美元。最后呢?连六十万美元都没做到。
现在当然不亏损。我一直说,华文公司是一个真正以单纯的字库软件赚钱而养活自己的公司。在1996年之前,这是唯一的。不容易。
记者:我们知道,华文的业务目前有三大块。那么这三大块的规模有多大呢?
黄克俭:我们启动的这三个产业都是非常大的产业。
第一块业务是字库产业。我们羞涩于讲字库产业。产业非常大,收入非常小。没有一个产业能够大过字库产业,软件产业就依赖于字库。电脑大不大?IT大不大?大,但离不开字库。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是由于产业本身的特点,或者由于不公平的竞争,使得字库厂商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第二块业务是图像压缩。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今后人们看到的就是两样,一是图像,二是文字。图像的存储是有固定成本,图像的传输也是一种成本。如何降低这个成本?这就要把大量的图像压缩。有时候,图像的成本不是以单个价格来计算的,而是算时间,尤其对新闻媒体是这样。《人民日报》改为彩版后,卫星传版量大大增加,大幅图像有时候到了几百兆。它有36个传版点,如果不用压缩,或者压缩不好的话,就大大影响了发稿时间。我们的压缩技术大大改善了JPG压缩的缺陷 ——压缩量不大或者压缩后失真。
第三块是广告业务。这也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这块业务起源于我们跟朝阳企业打交道很多。现在我们慢慢地从广告业务延伸到策划。
记者:这三块业务哪块最大?
黄克俭:不同的时期不一样。前十年,应该是字库。目前最好的是广告。后十年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压缩。字库这块有一个商业秘密,将来我们想做成一种芯片,把字库压缩到一块芯片里,每台电视机里需要,这个量有多大?一块芯片十块钱,一年就是几个亿的产值。这个市场是很明显的。
记者:但是电视机上使用字库的可能性大吗?毕竟电视机以图像为主体。
黄克俭:很好的问题。如果在以前的话,对计算机的宽容度,绝对不会发生在电视机上。我们为什么用电脑?因为他是你的工具。人们不会对工具太挑剔,因为他在帮你的忙。所以原谅它的很多缺点。但是如果作为电视机、PDA,作为最后的阅读界面的话,人们的忍耐力就大大下降了。所以,文字显示非常重要,可是现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华文一贯追求的目标就是:让生活更美好一点儿,让产品更美好一点儿。
软件应该是人文产品
软件不是一个技术产品,而是一个人文产品
我认为,软件不是一个技术产品,而是一个人文产品,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性因素。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摆脱单纯为科学计算提供算法的桎梏,软件不再是纯粹功能性的技术实现方式。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计算机科学,越来越多的人文因素也逐步体现在软件产品中。
你也知道,现在的软件开发处于一个模块化的时代,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但是,世界上许多软件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并不是简单地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而且还会考虑用户的心理模式和行为习惯。事实上,软件开发人员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正确的心理思维模型,然后才考虑功能的实现方式。就拿软件的用户界面来说吧。在界面中,工具的位置、命令的顺序、按钮的布局以及色彩,这些都依赖于正确的心理思维模型才能理清它们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才能确定软件的结构层次。只有将软件要实现的功能放在这样一个心理模型里面综合取舍,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才会真正地“人性化”。
所谓软件是一个人文产品,首先软件产品要有非常好的用户界面(UI),这个界面不但要有很好的美术价值,最关键的要有心理学结构和美学结构的内涵。第二,软件产品的视觉效果是不是最好的?第三是其功能。计算机图形学出现以后,软件产品的界面大大改善。面向功能的编程方法转变为面向目标客户的编程方法,这是人工智能推进的结果。
软件开发不应该仅仅由程序员一类人来完成
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应该是相当大的,但是拿得出来的产品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回国这么多年,也对中国软件业做过一番观察,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中国,软件开发从头到尾差不多都是由程序员来完成的。在软件业发达国家,软件开发人员通常分为程序结构师、程序分析员和程序员三类。其中,程序结构师负责程序的总体设计。他不仅要考虑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的提高,还要从其他各方面来考虑对功能的取舍。打个比方,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除了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实用性、外观美感以及相关物理因素外,他还要考虑建筑物的文化色彩和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性质,因为一幢缺乏人文内涵的建筑物充其量也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而已。程序结构师在程序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和他就差不多。可是看一看中国软件业,具备程序结构师资格的软件从业人员有多少呢?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来反思:中国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热衷于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的开发,而对基础的底层原创性开发却缺乏热情。譬如说,现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在文件防伪保密、海量图像存储以及传送方面,要求在保持文件原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储存量,也就是所谓的无损压缩技术。但是,就我个人看到的情况,国内在开发和应用更优秀的压缩算法上投入并不多。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系统,帮助《人民日报》解决了卫星传版中大数据量的问题。其实,原创性的东西往往能使生产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
文字蕴含着情感,华文字库是一个人文性产品
我在做“华文”字库时候,就一直把它当作一个人文性的产品来做。说白了,我不仅要把字库要做得全,做得准确,更要做得美;它不仅要符合字库的编码标准,更要符合中文厚重的传统和内涵。为什么?说大一点,中文就是一个文明传承的载体;说小一点,你读书的时候,要是字体不好看,你还有什么阅读的快感?
我和我的同事做“华文”字库的时候,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在符合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把每一套字体做得最漂亮,最得体。我们先请字模师傅一点一点把字描出来,然后我们就再用计算机将这些字给数字化,然后打印出来,反反复复一笔一划地修改。不仅考虑字体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还要考虑从激光打印机中打印出来的效果。我总觉得,文字并不是沉默的东西,它也蕴藏着感情。所以,我们做字库的标准就是“源于原稿,高于原稿”。你现在看微软和苹果的操作系统,里面都有“华文”字体。
采访手记
采访黄克俭,是一次艰难的智力考验。这一方面源于黄先生的丰富的人生履历——两次 “死里逃生”,第一批自费出国留学生,“海归派”这个词还没诞生的时候就海归了(1990年),和他交往的众多头面人物;另一方面源于黄先生渊博的知识系统——从最现代的IT技术到中国传统文化,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到图像压缩传输技术;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黄先生的惊人的真诚态度——他从来不会拔高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以至于记者无法用通常的新闻语言来报道。“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而且实实在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儿。”这是他说的大实话。这个集文科知识和理工科知识于一身的渊博学者式的商人,在他身上你无法捕捉他的商人气息。华文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员工100多位,但从来没有辞退过一个员工,这就是黄克俭的中美合资华文公司。
黄克俭痴迷于汉字,在业界有目共睹。著名剧作家宗福先说:“这个人,看他的外表,他不是很张扬,他很文静。但是他内在的那种激情、那种张力你由此可以看见。它蕴藏在内心里的热量、能量、力量真是不小。”为了把华文字库做得更好看,黄克俭在华文公司笼络了一大批国宝级的汉字字模设计师:钱惠明、谢培元、徐学成、周今才等。另外还有已经去世的钱震之、陈桂安、张家声……
黄克俭说他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至今对生他养他的长沙恋恋不舍;他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高考、出国、海归、创业,一切都很幸运——除了没赚钱;他还说自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学舞蹈要学芭蕾,中学时代黄是长沙市中学生歌舞团团长;做汉字字库他要做最好看的字库;做压缩他要做最精度的压缩。他还说自己是个追求自由生活的人,所以他对公司的运营甚至有些听之任之的态度。至今他还在北京奥组委挂了个顾问的头衔,经常去奥组委开会。
他还讳言“成功”。当记者问到他的成功因素时,他很不以为然,“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我该死了?”
记者前后采访黄克俭三次,整理出来的录音文字三万多字。即使如此,浓缩成目前这篇几千字的文章,依然难以准确地描绘出黄克俭先生及其华文公司的全貌。历史就是过去堆砌起来的文字。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