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臧守虎 Cang Shouhu

  进一步讲,如果学生没有内在的求知欲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如此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例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创作方法,也是语言、交流必备的艺术技巧,对此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如果不学习诗歌中的赋、比、兴的语言艺术,简直就没法讲话。也正因此,《诗经》是古代学子们的必修课之一。学以致用。读再多的诗,交给你政务尤其是外交事务去处理、应酬,如果你不能针对有关问题,引用所学的诗句委婉地去回答,那么再多的诗有什么用呢?学习《诗经》是如此,其他知识、事情也是如此。
  正是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古代教育思想中又非常强调和注重自学,如《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那么又如何具体地教育、启发蒙昧之人呢?不同的教育方法各有什么利弊?以下六爻分别展开论述。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启发蒙昧之人,应该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此可以使他们摆脱刑法的惩罚,如果任其发展危险。
  "发"就是启发的意思;"刑"古代通"型",也就是典型、榜样;"说"通"脱",是摆脱的意思;"桎"、"梏"是古代的两种木制刑具,加之于手称"梏",加之于脚称"桎",相当于后来的手铐和脚镣。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启发、教育蒙昧之人,应该为他们树立典型、榜样,使他们按照榜样的样子去做,这样就可以使之避免触犯刑法,摆脱刑具的惩罚,因此说"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反之,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那是很危险的,因此说"以往吝"。这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树立榜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实际上就是设想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带动一家乃至一国之人。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九二:包容蒙昧之人,吉;为他们娶妻吉;儿子能够持家立业。
  "包"就是包容;"纳"是"娶"的意思;"妇"是指儿媳;"纳妇"是指作父母的为儿子娶妻;"克"是"能够"的意思。
  蒙昧之人在没有经过文化教育之前,有种种缺点与不足。因此对于蒙昧之人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求全责备,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受过教育的人也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更不用说刚开始接受教育的人了。因此教育过程中,也要适当地包容受教育者的一些缺点与不足,这是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说"包蒙,吉"。教育的本目的之一是使人们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法律条令,保证社会的稳定。蒙昧之人无知少文,容易触犯道德规范、法律条令,危害社会。而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为蒙昧之人娶妻成家,既可以解决他们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如爱人与被爱,享受家庭的温暖等,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做人的责任与义务,在治家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见识、安居乐业,有利于他们的日渐成熟,从而为社会稳定筑起一道防护网,因此说"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们见到有钱的男人就委身相从,没有什么好处。
  其中的"取"是"娶"的古字;"金夫"就是有钱的男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款;"躬"就是身体,"不有躬"就是失身的意思。
  这一爻中的爻辞针对女性而言。爻辞说: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大款就投怀送抱、委身相从,这样的女子不能娶为妻子;娶这样的女子为妻,会使门风败坏、丈夫蒙羞,因此说"无攸利"。这样的女子古今中外都常见,究其原因,也是没有接受文化教育、不知羞耻的结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