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朱大可精華作品集:記憶的紅皮書   》 靈玉的精神分析(2)      朱大可 Zhu Dake

  這就是作為神器的玉所能提供的全部意義。它的神性與神通,進入了廣阔的政治和道德領域,為黃帝、官吏和人民的行為做出示範,也嚮姦惡者發出了明確的警告,展示着鮮明的斷頭臺風格。它晶瑩而刺目的光澤,閃爍在中古世紀的黑夜裏。它是無限緘默的,卻喊出了最犀利的聲音。
  三、帝玉:玉的帝王政治學
  據《瑞應圖》、《竹書紀年》、《尚書》等古文獻記載,西王母曾嚮黃帝和舜帝貢獻白環、玉塊、白玉瑭等玉器,這無疑是華夏民族第一次觸摸玉的時刻。早在民族書寫運動的起點,玉就已進入領袖、國王和酋長階層,成為權力政治學的象徵。倉頡發明的漢字,清晰地描述了“玉”的定義,這定義被堅固地書寫在“玉”的字形裏。玉,就是佩戴於王者腰間的那一個點狀飾物。它是如此細小,猶如天地間的一粒粟米,卻散發出無與倫比的權力氣味。
  這是自然精英和人類精英的合二為一。 玉和人發生了內在的置換:人獲得了玉的自然靈性,而玉獲得了人的精神高度。在巫師退出歷史舞臺之後,玉的無限法力被傳承下來,成為庇護國王世俗權力的法寶。
  真正把玉鑲嵌在國傢意識形態核心的是周人。和田玉的發現激勵了周人,促使他們發現它的權力本性。周朝的最大貢獻是製定玉器的禮製。《周禮》記載了六種宮廷祭禮所用的玉器(圭、璋、璧、琮、琥、璜),顯示禮器的精密分工。不僅如此,周朝還為世人留下了三件最著名的玉器——隋侯珠、和氏璧和昆山之玉。那些奇妙的玉器在數量上衹有九鼎的三分之一,體積和重量上則更為輕微,卻擁有無限廣阔的神性。周是玉器和鼎器並重的王朝,它同時掌握了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權力秘匙。
  周朝的晚期衰微,再度引發了玉的悲劇。它被迫在世俗權力的爭鬥中沉浮,成為人類爭鬥的工具。司馬遷在《史記》中嚮我們轉述了和氏璧的傳奇經歷,秦昭王聲稱願意用15座城池跟趙惠文王交換和氏璧。趙國的使者藺相如憑藉才智和膽識,捍衛了玉璧的所有權。這與其說是一場權力、韜略、陰謀和尊嚴的角逐,不如說是關於和氏璧的價值展覽。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吞併趙國,力奪和氏璧,清洗了先祖當年被趙臣戲弄的恥辱。他的極權主義王朝,用和氏璧充當禦璽,《漢舊儀》記載其上鎸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意思是它來自上帝的授權,所以將會萬壽無疆,永遠昌盛。玉正式取代笨重的“九鼎”,成為歷代王朝的最高權力象徵,歷經長達一千多年的劫難。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的前夜,五代後唐的末代皇帝李從珂和後妃在宮裏自焚,和氏璧跟所有御用之物一起化為灰燼,而中國文明則開始了它的下降歷程。
  玉的世俗復興,從漢開始,直到晚清為止。它是華夏各王朝的權力守望者,從一個形而上的角度,定義着皇帝及其臣子的德行。另一方面,皇帝對玉的迷戀,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關於宮廷玉的敘事,由此變得膾炙人口起來。《太平廣記》援引《異苑》說,漢武帝平素最愛把玩的,是西鬍渠王進獻的玉箱與瑤石手杖。這兩件器物後來都成為皇帝的隨葬品,被深深埋入地下。但多年之後,這兩件寶物突然出現於扶風的古玩市場。宮廷裏的侍臣們根據出售者的長相判斷,他就是死去的漢武帝本人。我們不知道武帝如何走出密封的墓室,也無法瞭解他為何要兜售自己的寶物,但越過其復活的傳說,玉昭示了其創造永生奇跡的法力。
  這是關於玉和帝王亡靈的關係的神秘證據。在大多數情況下,玉還會被縫製成玉衣,包裹皇帝及其嬪妃們的亡靈,或者像糖果一樣被放進死者的嘴和肛門裏,以維係屍體的新鮮,並為死者的復活或升天奠定醫學基礎。我們就此觀察到了一個奇特的事實:玉能夠堅守它的主體性。在歲月的打磨中,它非但沒有生銹和腐化,反而變得熒光四射,溫潤可喜。跟青銅器和鐵器相比,玉是唯一能夠被時間擦亮的器物。這種屬性照亮了皇帝的希望,他們指望通過對玉的占有,延緩日益腐敗的王朝的生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洗腳之歌(1)洗腳之歌(2)洗腳之歌(3)洗腳之歌(4)
隱士的遊戲面具(1)隱士的遊戲面具(2)墻的精神分析(1)墻的精神分析(2)
墻的精神分析(3)迷津與綫索(1)迷津與綫索(2)迷津與綫索(3)
迷津與綫索(4)約伯之痛:我們無盡的哀歌(1)約伯之痛:我們無盡的哀歌(2)靈玉的精神分析(1)
靈玉的精神分析(2)靈玉的精神分析(3)靈玉的精神分析(4)靈玉的精神分析(5)
瘟疫、肺癆、薩斯:疾病美學三部麯(1)瘟疫、肺癆、薩斯:疾病美學三部麯(2)薩斯時代的口罩美學緬懷浪漫主義(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