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開   》 第17節:樂府三行(2)      安意如 An Yiru

  今日終於有消息,從遠方來的人帶回他的書信,她鄭重地跪下,將那鯉魚形的木函打開,取出他的書信。
  她長跪在那裏,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起身。此時已經寂靜許久的離恨又千絲萬縷衍生出來,絆住了她的腳跟。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你答應我,要為我珍重。
  我,會在這裏一直等着你回來。
  樂府裏的《飲馬長城窟行》,我喜歡的有兩篇,一篇是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一篇是無名氏的《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和袁紹等謀召董卓入京盡誅宦官時,他進言力諫:"大軍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必不成功,祗為亂階。"何進不納琳言,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纔而不咎其罪,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詩文強健,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頗具現實意義。全詩幾乎都是人物對話和書信中的對話綴連成章。所謂藉口言事,作者在言外,誠是樂府中的上乘之作。而漢樂府的古辭"青青河畔草"雖然也是同名名作,廣為流傳,但就切題沉痛之意來看確實不如陳琳之作。我一直認同梁啓超先生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裏闡述的觀點:任公先生深贊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純然漢人音節",甚至認為《飲馬長城窟行》纔是本調,前節"青青河畔草"一首或反是繼起之作。辭沉痛决絶,杜甫的《兵車行》不獨仿其意境音節,亦用其語句。
  因為這個原因,將兩種情緒糅雜在一起,讓它們成為了一個故事。並錄《飲馬長城窟行》兩首如下--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裏。邊城多健少,內捨多寡婦。作書與內捨,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傢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曹魏·陳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第3節:自序·薔薇記(1)第4節:自序·薔薇記(2)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第16節:樂府三行(1)
第17節:樂府三行(2)第18節:樂府三行(3)
第19節:樂府三行(4)第20節:樂府三行(5)
第21節:樂府三行(6)第22節:樂府三行(7)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