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當時衹道是尋常 》
第16節: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安意如 An Yiru
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盡離人,此際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聲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雲,遮住君行處。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
【君行處】
臨別宴後贈詩,贈詞,是古代人的一項文化發明。不似現在的公款吃喝嚴重,古人大多是私費請客。而且除非是節日或者真正的達官貴人,一般的小老百姓能在傢裏整衹雞鴨,買點時鮮蔬果回來弄一桌子傢常菜已經是很鄭重的了,跟現在的生猛海鮮鬍吃海塞簡直沒得比。再寒微一點的人,拿着花生米炒豆幹,提溜着兩斤酒在渡口橋頭的長亭邊折柳送客的也有。像容若在散花樓為張見陽置酒送行,應該屬於規格和檔次比較高的了。寒微的文人們自然不甘在金錢面前失色,於是寄托感情,比拼才氣的贈別詩,贈別詞就應運而生了。
這無疑為詩詞的發展註入了活力,對文化的豐富起了作用。後來卻也為成為詩歌衰退淪陷的一個重要契因。一旦詩詞淪為觥籌交際的唱酬之作,像十裏洋場裏的交際花一樣,你還指望她保持清純質樸的本色嗎?不過這是後話,今次不談。
在贈別的詩歌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如同初出茅廬的有志青年,的確還是很值得贊賞的,比如唐詩裏,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寫下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維送瀋子福寫下了“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李白送友亦是疏豪,磊落道:“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老蘇更牛,一句“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被今人化成“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成功將無數人豔倒。如果不是送別,哪能如此徹底地激發詩人的才情和靈感呢?
縱使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已經不復當時的情景,這些千古名句,依然能夠給我們最真切的感動。在酒足飯飽從KTV裏走出來的時候,深夜大風凜冽行人稀少的街頭,遠遠看見燈火飄搖,城市像航行在黑暗海上的船,突然興起的寂寞,讓你心底憶起這些久違而親切的情感。
這是一首送別詞。其事是:康熙十八年,容若摯友張見陽被任命為湖南江華縣令,容若為其送行,賦詞。
秋天的離別從來最傷情,多愁善感的容若並不能幸免,於是上闋,他用的那些詞:“清笳”“刀尺”、“蒹葭浦”勾勒出的畫面都是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飄搖,心緒黯然的。一聲聲凄冷的鬍笳聲和搗衣聲使得長滿蘆葦的水濱更添清冷。這一切,正應了江淹那句著名的離別廣告語:“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
如果僅僅是這樣,這也不過是一首尋常的贈別詞,而且它有很多用典和化用,實在不能算好,幸好還有讓容若施展才氣推陳出新的下闋。“莫被寒雲,遮住君行處”本是極為蕭瑟之句,似是警醒,又是擔心。而下句“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又極為溫暖,是寬慰語。是含淚微笑之挑法。
“行宿黃茅山店路”是苦中有樂,已顯豁達。“夕陽村社迎神鼓”一句,更別有野趣如風吹濃雲、猝然破開一片新天之意。農傢風光如新陽嶄新豔美,想來讓人忍不住破顔一笑,悠然神往,不覺卸了離愁。
容若這詞,有涼涼古意。字裏行間驀然帶我回歸了好幾百年,不是清代,而是更遙遠的唐宋,那時的送別詩詞裏獨有灑然壯美的境界裏。能在結尾翻轉全篇詞意而有突破,破而不毀。納蘭才力由此可見一斑。
“村社”是農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每年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戍日舉行。如紅樓裏寶玉途經鄉村時對村居生活的好奇留戀一樣,“夕陽村社迎神鼓”這種尋常農傢的恬淡熱鬧,又何嘗不是生在鐘鳴鼎食的容若追求和嚮往的呢?
門前若無南北路,此生可免別離情。天色將暮,宴席已闌。當真,留不住你了。然而也毋須強留。人生聚散各有因。人,若有必須要行的事,不如灑然上路。
你知,明日天涯,也必有我思憶追隨。
註:張見陽 戍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如夢令(圖) | 第3節:如夢令 | 第4節:浣溪沙(圖) | 第5節:浣溪沙 | 第6節:浣溪沙 | 第7節:虞美人(圖) | 第8節:虞美人(秋夕信步) | 第9節:虞美人 | 第10節:虞美人 | 第11節:虞美人 | 第12節:虞美人 | 第13節:蝶戀花 | 第14節:蝶戀花 | 第15節:蝶戀花 | 第16節: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 第17節: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圖) | 第18節:采桑子 | 第19節:采桑子 | 第20節:采桑子 | 第21節:采桑子 | 第22節:采桑子 | 第23節:采桑子 九日(圖) | 第24節:山花子(圖)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